规范冬春救助流程 保障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秋意渐浓,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上马镇八角仓村的村民张大爷站在村务公开栏前,仔细端详着刚刚张贴出来的御寒物资发放公示榜。当在榜上找到自己的名字时,他露出了安心的笑容:“村里的后备干部贺涛帮我拍了房屋受损的照片,还手把手教我在手机上填了申请,这下过冬的棉被有着落了”。
张大爷口中的“小贺”,是八角仓村的灾害信息员贺涛。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他和全区各村的信息员一样,正忙着为即将到来的冬春救助工作奔走着。
“户报是救助工作的第一道关口,我们必须主动发现需求,不能坐等群众上门”,贺涛的手机里,存着几十张走访时拍摄的照片——农作物受灾、房屋受损等。这些照片,都是他在灾情发生后深入一线、挨家挨户核查灾情时记录下的真实情况。
按照《泸州市纳溪区冬春救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要求,每年9月15日前必须完成辖区内所有受灾户的摸底调查。对于像张大爷这样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信息员们需要上门协助他们准备材料:拍摄受灾照片、填写申请表、上传审批系统。
“有些群众有思想包袱,我们就得耐心解释,这是党和政府的关怀,该得的救助一分不能少”,贺涛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户的受灾情况和实际困难;八角仓村共有87户受灾困难群众完成了救助申请。
就在户报工作紧锣密鼓完成后,关键的村评环节也随即启动。
在打古镇古纯村的会议室里,一场民主评议会正在热烈进行。由镇联村干部、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组成的评议小组,对初步筛选出的救助对象进行逐一评议。
“这户虽然是低保户,但今年子女外出务工收入不错,建议列为一般救助”。
“那户家里劳动力不足,这次受灾情况严重,建议重点考虑。”
按照规定,民主评议结果还要在村务公开栏公示7天。古纯村党支部书记赵庆林介绍说,他们不仅要留存完整的会议记录、签到表,还要拍摄会议现场和公示栏的照片存档。
进入10月,救助工作进入了审核阶段。
在上马镇应急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何伟正在电脑前仔细比对,受灾人员冬春生活需政府救助人口一览表、审批系统自动生成的汇总表(审批人签字并加盖公章)、镇(街道)公示照片等。“镇审的核心是交叉验证”,他解释道,“我们要确保每一户申报对象都是真正的需救助群众。”
这项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何伟记得,在今年的审核中,他们发现某村上报的一户救助群众姓名和身份证姓名不一致。经过与联村干部核实,发现是填报时的疏忽。“虽然只是个小错误,但如果不及时纠正,就可能影响救助的准确性。”
审核过程中,镇级审批人员不仅要核对数据,还要对接参与民主评议的镇干部,深入了解评议情况。一旦发现村干部在申报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必须立即报告镇纪检部门处理。
在纳溪区应急管理局,最后的“县定”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工作人员要对各镇街上报的救助材料进行最终审核。
“这份民主评议记录缺少参会人员签名”。
审核人员的目光在材料间来回穿梭,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对于材料不规范的申请,他们会立即退回,要求镇街限期补充完善。
纳溪区应急服务中心主任罗永波表示,“我们的目标很明确——既要保证效率,让群众早日得到救助;又要保证精准,让每一分救助资金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审核通过后,纳溪区应急管理局将汇总形成全区统一的救助方案,为后续资金发放提供依据。与此同时,御寒物资的发放工作也在同步推进。
在纳溪区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223床崭新的棉被已经准备就绪。根据安排,这些御寒物资于10月24日统一发放给上马镇和打古镇的需救助群众。
“我们要建立完整的发放台账,领取人必须签字确认,发放过程要拍照留存,还要在村务公开栏公示”,纳溪区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所有的发放资料都必须在10月31日前报备,“从仓库到群众手中,每个环节都要可追溯、可查询。”
除了御寒物资,救助资金的发放同样需要精细化管理。根据实施细则,纳溪区应急管理局在完成审核后,按程序层层报批,待资金到达后将制定资金分配方案,会同该区财政局通过“一卡通”系统将资金直接发放到救助对象账户。
“我们建立了‘前置核对+动态更新’机制”,该区应急管理局局长秦宝介绍,“提前收集受灾群众的银行卡信息,联合银行逐户验证账号的有效性,确保资金发放不漏一户、不差一分”。
据了解,待代发银行拨付资金后,纳溪区应急管理局财务人员还要在发放系统中进行回盘确认,形成完整的资金发放闭环,救助工作并未因资金物资发放到位而结束。根据实施细则,次年3月底前,纳溪区应急管理局要按照不低于已救助对象3%的比例进行回访。
回访采取电话访问、入户调查等多种形式,重点核查救助工作中是否存在优亲厚友、虚报冒领等违规行为。一旦发现问题,将立即启动问责程序。
“强有力的抽查制度,倒逼审核责任落实”,纳溪区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兰福成表示。“我们要确保每一分救助资金、每一件御寒物资,都真正用在需救助群众身上”。
从群众提出申请到资金物资发放到位,从村级公示到区级回访,纳溪区通过规范化的流程设计、透明化的操作执行和全程化的监督机制,织就了一张严密的冬春救助保障网。
在这个寒意渐深的季节里,纳溪区的受灾群众感受到的,不只是御寒物资带来的温暖,更是规范化救助体系带来的安心。正如张大爷所说:“知道政府有这么周全的安排,这个冬天,心里踏实”。(胡小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