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征程上看应急 | 智慧应急的“高效密码”——走进重庆市涪陵区侧记

2025-11-07 15:33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重大危险源24小时动态监测消除隐患、灾害预警15分钟触达应急责任人、无人机热成像10分钟定位密林被困游客……这些应急处置中的“高效答卷”,藏着涪陵区“应急速度”的“密码”。11月1日,2025“新征程上看应急”采访报道记者团走进重庆市涪陵区,从企业“智慧安环平台”到基层监测预警,从救援“黑科技装备”到“大安全大应急”系统,解码智慧化如何让应急处置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

企业安全的“智慧大脑”

image.png

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应急指挥大厅内,数字平台实时更新动态监测数据。

image.png

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应急指挥大厅,值班人员正在监测无人机巡检实时反馈的数据。

上午,记者团首站走进新材料产业园区探访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在数字管廊智慧监控屏幕上实时呈现着企业厂区建筑的全貌,企业员工的运动轨迹以动态光点形式精准标注,原料罐区重大危险源的温度、液位、压力等数据实时跳动,100多个地下污水管网的流速流向清晰可辨……

“智慧安环一体化管控平台以安全生产聚焦重大危险源整治的“智慧安环平台”。作为企业HSE(安全、健康、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利器,该平台融合物联网监测与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人、机、物、环、管”全要素智慧化管理。

重庆华峰化工常务副总经理谢毅介绍,针对化工园区原料罐区等重大危险源,平台通过物联网设备24小时实时采集数据,依托算法精准识别潜在风险,指标超阈值立即报警;地下污水管网以三维建模呈现,100多个流量测点数据实时更新,让隐蔽工程“透明化”;1000多个摄像头搭载AI识别功能,自动识别违规作业与意外事件,推动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截至目前,平台累计消除安全隐患3000余起,制止违规行为2000余起,员工违规操作率下降95%。

基层治理的“精准导航”

“发现地质灾害险情!糟了!断网断电,这可怎么报信?”“必须立刻上报!”灾害信息员没有慌乱,迅速冲向村头的应急卫星叫应设施。这台平日里不起眼的设备,此刻成了“救命枢纽”。李渡街道的基层预警叫应演练引发关注。针对地质灾害场景,街道事前精准配置预警处置事项,构建严密预警网络;接警后,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发挥“中枢神经”作用,快速调度力量处置。

image.png

应急卫星叫应设施

截至目前,重庆已建成1409套应急卫星预警叫应设施,覆盖所有区县及835个乡镇(街道),为基层救援提供“硬核支撑”。

李渡街道负责人介绍,依托重庆市“四级贯通”应急责任人信息库(市—区县—镇街—村社/网格)与四级“预警响应指令库”(市级统筹→区县指挥→镇街执行→村社/网格落实),实现“四分段”递进预警(24小时趋势预测→6小时风险研判→2小时临灾预警→灾中实时响应),确保预警短信15分钟内触达应急责任人,实现“N类场景精准响应”。

救援装备的“黑科技”

不久前的深夜,涪陵区应急救援支队接到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客迷路被困报警,山林茂密、夜色漆黑,搜索难度极大。救援队员立即启用大疆T100无人机,其搭载的热成像技术穿透密林与黑暗,很快捕捉到被困游客热源信号,成功救援。而在义和街道暴雨积水处置中,队员操作便携式手抬机动泵,48分钟内排完积水,恢复道路通行。

image.png

有限空间救援机器人

image.png

隔离带砍伐机器人

“黑科技”装备,正成为救援队员的救援“神器”,涪陵区应急救援支队消防员使用遥控器开始操作机器人。“这是有限空间救援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地震救灾等场景。当发生地质灾害垮塌导致人员被困时,若救援人员直接进入,可能引发二次坍塌,此时可派遣该机器人进入探查和救援,避免救援人员面临风险。”“那是隔离带砍伐机器人则适用于森林草原防灭火,在森林草原火灾发生时,需快速开辟防火隔离带,机器人通过遥控操作,可直接抵达现场切断树木,高效完成隔离带开辟任务。”

用“大安全”理念整合资源

高效处置的背后,是涪陵区“大安全大应急”系统的整体支撑。涪陵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责任人介绍,“大安全大应急”系统构建“1+N+1”架构——1个驾驶舱(风险隐患“一张图”、监测预警“一张网”、指挥调度“一盘棋”)、N个安全场景(城市生命线、公共安全、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1个应急移动端(渝快政端),实现与三级治理中心协同联动,做到“看得见风险、能监测异常、会预警隐患、快处置灾情、可复盘优化”。

而“渝速拨”灾害救助工作机制的落地,更让应急服务延伸至“最后一公里”。7月18日,涪陵区大顺镇村民严彬家因强对流天气房屋倒塌,申请灾害应急救助后,仅用7天就收到900元救助资金。“收到短信后我还不敢相信,马上去镇上银行查账,果然到账了!”这900元是他们的应急期生活救助资金,之后还拨付了过渡期生活救助资金和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严彬激动地说,“现在,我们心里踏实多了。”

从企业的“智慧大脑”到基层的“精准导航”,从救援的“黑科技”到系统的“整体联动”,涪陵区实践路径正是应急管理质效提升的诠释,数字赋能打破信息壁垒;资源整合让响应处置从分散到协同;基层防线保障民生服务从前置到精准,涪陵区的探索也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提质增效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责任编辑:徐海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