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纳溪区多部门联合“问诊” 精准化解动火作业高风险环节安全隐患
近日,四川省纳溪区应急管理局联合该区消防救援局、商务局、泸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五大队、东升街道等部门对辖区两家汽车4S店维修车间开展联合检查。本次行动聚焦动火作业、消防安全、危废管理等关键环节,实施“精准问诊”,着力排查整治安全隐患。
“请出示您的特种作业操作证”,证件被递了过来,执法人员仔细核查后发现问题。
“您的证件已过期,按规定不能从事焊接作业,请及时复审”,面对询问,车间负责人坦言,“确实疏忽了复检时间,管理上存在漏洞。”
检查组一行直接深入维修作业核心区,在举升机与待维修车辆的环绕中,检查人员对现场的电气焊设备及氩气瓶等进行了重点检查。
“存储易燃品的地方,消防设备必须足额配备且随手可取,这是底线”,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当场指出。
与此同时,消防监督执法人员正走向车间深处的危废存储间。打开门,废机油、废旧电池等危险废物分类存放尚可,但墙角的灭火器配置却未能达标。
“安全生产责任制文件版本陈旧,未能及时根据最新要求更新”。
“日常安全检查记录流于形式,未能真实反映隐患排查与整改的闭环过程”,另一边,东升街道和该区商务局的检查人员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了更深层的问题。
面对查出的“特种作业证过期”“危废间消防设备不齐”“文件资料未更新”及“日常检查记录不规范”等一系列具体问题,联合检查组并未简单“一罚了之”,而是现场为企业进行了一场系统的“安全会诊”。
针对证件过期问题,检查组要求企业立即建立特种作业人员动态管理台账,设置证件复审预警,确保人员持有效证件上岗。
对于危废间的消防短板,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当场给出了灭火器类型、数量与摆放位置的明确整改标准。而对于文件资料和记录管理等系统性问题,检查组则指导企业如何将安全责任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并建立一套可追溯、可考核的日常巡查与记录机制,让安全管理从“纸上”落到“地上”。
“这次检查把我们平时容易忽视的‘盲点’都翻了出来,专家们给出的整改建议非常具体,直接告诉我们该怎么做,这比单纯的处罚更有价值”,一家4S店的安全负责人这样感慨。
检查结束后,两家企业立即着手整改。过期的证件被送审,消防器材按要求补充到位,安全管理制度启动了修订程序。
此次联合行动,展现了纳溪区在安全生产监管上正在形成的“组合拳”模式。通过多部门专业力量的协同,检查得以穿透表面,直击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薄弱环节。其目的不仅是消除一个个孤立的风险点,更是通过精准的指导,推动企业构建起自我排查、持续改进的内生安全机制,从而实现从源头上筑牢防线的根本目标。(胡小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