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碚复调”巧解千千结 柔性化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近日,在重庆市北碚区行政争议化解中心“碚复调”分中心,不少群众和企业负责人带着难题而来,最终都带着满意的结果离开——这一个个解民忧、纾困局的生动场景,正是“碚复调”机制落地见效的真实写照。
改“不予认定”为“认定”复议调解护权益
去年12月,刘某在维修学校投影仪时不慎摔伤,为不影响合作,他与校方共同作出不实陈述,导致区人社局作出不予认定工伤的决定。刘某不服,申请行政复议。
复议机构依据“碚复调”复调对接工作机制中“以调促纠”原则,在了解情况后,联系区人社局重启认定程序。经核实,最终认定刘某受伤属工伤,依法保障其权益。该案并未因刘某虚假陈述而简单处理,而是依法查明事实,体现《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精神,获得群众认可。
“碚复调”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处理复议案件更注重回应群众实际需求,推动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自该中心成立以来,通过调解和解已化解争议218件,调解结案率达31%。
一楼“堵心”变“舒心”“以调促解”巧化电梯纠纷
2024年11月,北碚区在办理一起因加装电梯审查意见引发的行政复议案件时,通过“以调促解”机制,成功化解了纠纷。
该案申请人为一楼住户,因担忧电梯噪音、遮挡等问题与邻居产生补偿纠纷,进而希望撤销电梯的联合审查意见。复议机构审查认为,矛盾根源在于民事纠纷,遂启动“碚复调”协同化解机制,联合街道、法院共同介入。
经多方反复沟通协调,最终促成申请人与邻居达成调解协议:由业主共同对其补偿并降低影响,申请人则配合安装并撤回所有法律程序。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此案是“碚复调”分中心运用“以调促解”与“以调促纠”双机制,实质化解争议的典型。该机制通过明确化解路径与责任边界,已入选2024年度全市复调对接创新机制。
罚款从2.5万降至1万“复调对接”为企业纾困
为有效破解行政争议化解中“单打独斗”的困境,“碚复调”分中心构建了“1+2+N”调解网络,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协同化解合力,尤其在涉企争议中成效显著。
去年9月,北碚区某机动车检测公司因漏检项目被区市场监管局罚款2.5万元。企业认为处罚过重,遂申请行政复议。分中心受理后,启动复调对接程序,特邀具备法律与企业背景的政协委员担任调解员。经调解,市场监管局综合考虑企业初犯、整改及时等情况,将罚款降至1万元,检测公司也承诺完善流程,实现争议实质化解。
今年以来,北碚区新收行政复议案件190件,是一审行政诉讼案件的2.5倍,办结案件82件,通过案件前、案中调解和解化解行政争议26件,调解结案率达31.7%,居全市前列。前行的数据背后,是“碚复调”分中心对“案结事了人和”目标的不懈追求。通过打造行政争议“非诉”化解一站式平台,该中心以柔性方式,让每一起案件的化解都承载更多的公平与温度,真正实现从“程序了结”到“实质解决”的跨越。(李杨阳 李逸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