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深化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改革 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
在第56届“世界标准日”来临之际,10月14日,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重庆市在深化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改革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集中发布了第八十九号、第九十号公告共80项新制定的地方标准,覆盖农业林业、公共服务、城市治理、口岸物流及设备更新等多个关键领域,为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改革试点成效显著 标准体系优化重构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戴鹏介绍,自今年2月被确定为全国14个深化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以来,重庆紧紧围绕地方标准的定位范围、制定程序、监督责任和管理职能,着力推动地方标准制定流程重建、标准体系重构和制度体系重塑。
严格按照地方标准负面清单要求,组织对全市33个市级主管部门现行有效的1454项推荐性地方标准进行全面集中复审。通过两批次清理,已废止地方标准445项,清理“僵尸”标准27项,废止率达到32.5%,有效净化了地方标准体系。
坚持将地方标准限定在“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特殊技术要求”范围内,严把立项关口。今年完成的两批次地方标准立项数量(推荐性91项、强制性10项)同比大幅下降66.8%。同时,积极引导市场力量,鼓励发展团体标准,1至9月累计自我声明公开团体标准156项,同比增长92.6%,激发了市场和社会活力。
率先建立地方标准文本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已完成对124项标准的审查及8项问题的整改。优化审查流程,明确市级主管部门的组织责任和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服务职责。强化标准实施与引用责任,并升级重庆市地方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新增实施反馈和投诉举报功能,前9个月平台访问量已超2.2万人次。
持续深化川渝标准化合作,完善区域标准协同制定机制。今年以来,已发布2项“同事同标”区域地方标准、立项11项。
新标集中发布 服务发展大局
本次发布的第八十九号、第九十号公告共包含80项地方标准,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和重庆实际需求,重点突出:
在农业林业领域,发布38项标准,涵盖种植栽培、畜牧养殖、地理标志产品、乡村建设治理及森林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等。
在公共服务领域,发布21项标准,涉及营养健康食堂、农村互助养老、特色菜品烹饪、碳中和实施指南及专利申请预审等,回应民生关切,提升“重庆服务”品质。
在城市治理领域,发布14项标准,聚焦智能安防小区建设、工程边坡生态修复、山区特殊桥梁养护、灌区维护及自然公园智能监测等,为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提供技术支撑。
在口岸物流领域,发布2项跨境公路贸易与运输术语标准,服务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助力重庆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建设。
在牵引设备更新领域,发布5项标准,涉及自动驾驶巴士运营、绿色储气库建设、化工园区水污染物排放、轨道交通设备维护及特种设备更新评估等,以高标准牵引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