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旱涝同治:把风险想在前准备做在前山西有力应对防汛抗旱双重考验

2025-10-14 15:33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旱涝交替、暴雨极端,一边防汛、一边抗旱。今年,山西省防汛抗旱形势复杂严峻。即使汛期已过,目前仍在开展秋汛防范工作。

面对防汛抗旱双重考验,山西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高位推动、科学防范,精准调度、全力应对。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冲锋在前,在防汛中学习、在抗旱中成长,做好防汛救灾、抗旱保墒各项工作,与人民群众共同守护家园安宁。

高位推动

把“防汛”写入每级责任清单

山西的气候给人的印象是干旱少雨,部分领导干部存在“十年九旱”的惯性思维。然而,今年以来,该省平均降雨量625.4mm比常年同期偏多 41%,刷新近20年降水纪录。大同、朔州、忻州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偏多五成至六成,雨带北抬趋势异常明显,防汛形势陡然严峻。

未雨绸缪者胜。今年入汛前,山西省委书记唐登杰在省委常委会上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准确把握当前旱情汛情态势,做足旱涝急转应急准备,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成为该省防汛抗旱工作的“指挥棒”。

高位推动,方能高效落实。唐登杰7次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2次组织召开防汛工作专题会议,针对性安排部署;山西省省长卢东亮6次召开会议研究落实防汛工作举措,作出105次批示,多次要求省防指精准调度;副省长杨勤荣组织建立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防洪备汛工作群,精准调度各市指挥长,确保防汛压力及时有效传导至基层。在主汛期和防汛关键期等重要时间节点,唐登杰、卢东亮等省领导多次调研检查防汛工作。

高位推动,方能压实责任。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7月底前,山西11个市、117个县(市、区)全部设立防汛抗旱指挥部及其办公室。省防办组织市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防汛骨干开展业务培训,印发《“1+N”洪涝灾害应急指挥机制》,制定《全省防汛会商调度规则(试行)》,进一步建立健全指挥体系,压实各级责任。

入汛前,山西省防指联合水利、住建等部门通报379名相关防汛责任人,并在主流媒体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全省11市117个县(市、区)528座小型水库防汛责任人在当地主要媒体公示,全省611座水库实现责任全覆盖,1.2万个受山洪灾害威胁的自然村防御责任人全部到岗履职。

提早谋划

从“纸上”到“地上”的扎实行动

“防汛备汛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把风险想在前、准备做在前,让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山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厅长魏振宽说。

今年初,山西省印发《山西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2025年工作要点》,省防指印发《关于扎实做好汛前准备工作的通知》,对全年防汛抗旱工作和汛前准备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该省各级各部门按照物资储备“足额足量”、队伍组建“召之即来”、演练培训“实战导向”的目标,扎实推进各项防汛备汛工作。省市县三级共储备9.48亿元防汛抗旱物资,覆盖“预警、转移、抢险、救援”全流程。全省组建1345支防汛应急抢险救援队伍,总人数达7.05万。省防办在晋城市举行全省防汛综合应急演练,模拟暴雨引发山洪、水库超警、城市内涝等场景,1000余名救援人员参与演练,检验指挥、救援、保障协同能力;市县两级开展1634次防汛培训,10万余人次参训,组织243次演练,10万余人次参加,有效提升基层队伍实战能力。

为消除风险隐患,省委督查办和省防办联合开展省级防汛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一对一”制定整改方案;市县聚焦水库、堤防、山洪沟等薄弱环节,排查出隐患8330项,全部实行“清单化管理、销号式整改”。

据统计,今年以来,山西省防指、防办下发40余份工作提示等文件、19期防汛抗旱风险提示函,推动各项要求、措施落实落细。

精准防控

从预警到转移的闭环

“预警是防汛的‘第一道防线’,必须做到‘早、准、快’。”魏振宽说。今年以来,山西全力建立健全预警响应联动机制,实现预报预警“精准到点”、“叫应”机制“直达基层”。

汛期,山西省气象部门向决策人员和防灾减灾救灾责任人发送预警短信1272.83万次。省市县三级联合发布782期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1040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警信息通过电视、广播、新媒体平台等多种渠道广泛向社会公众发布,累计浏览量达2670万次。各级水文部门加强加密降雨、河道来水实时监测与数据分析,提醒市县政府和沿河乡镇、企业密切关注雨情汛情,做好河道洪水防范工作。

对单日降水量超100毫米、小时雨强超20毫米的地区,山西省防办直接“叫应”到基层,点对点精准调度县级政府主要负责人,确保预警信息高效传达。

在强有力的预警体系支撑下,山西省防办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坚决果断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避险,督促落实重点人群转移避险“一对一”包保措施,做到应转尽转、应转必转、应转早转。据统计,强降雨期间,该省共组织11258户23251人转移避险;煤矿紧急停产撤人296矿次,撤离29453人次;非煤矿山停产84矿次,撤离1415人次;临时关停A级旅游景区105家,未发生安全事故和游客滞留事件。

抢险救援

用担当书写“生命至上”

转移被困群众,加固防汛堤坝,清理路面淤泥……今年汛期,长治市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队全程坚守防汛抢险第一线,累计出动救援人员600余人次,调度各类救援车辆70余辆次,高效处置群众涉水、城镇内涝等险情14起。该队在重点流域、地质灾害风险点和涵洞低洼区域设置多个备勤点,前置专业救援力量与装备,实现“险情在哪里,救援就到哪里”。

这是今年以来山西开展抢险救援的缩影。据统计,今年汛期,山西共投入抢险救援力量10.5万余人次,派出巡查人员32.6万余人次,队伍备勤18.58万余人次。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共出动280余次,出动指战员3000余人次、车辆500余辆,成功营救被困人员260余人,高效处置各类涉水险情。此外,该省还出动12车34人、5套排涝设备,跨区域增援内蒙古包头市哈素海水库、退水渠险情,用行动诠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

统筹兼顾

旱涝同治保民生

在打好防汛救灾硬仗的同时,山西也全力应对多地出现的旱情。

1月至5月中旬,该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少31%,中南部46个县(市、区)气温达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晋城、临汾、运城等地旱情严重。面对旱情,山西省防办没有被动期待天降甘霖,而是坚持科学会商研判,及时启动抗旱应急响应,印发《关于做好小麦抗旱夺取夏粮丰收的通知》,派出工作组调研指导抗旱工作。

各部门协同发力,形成工作合力。山西省应急管理厅申请到1300万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会同省财政厅下拨至干旱地区,支持其做好抗旱工作;省农业农村厅破解春旱无法下播、苗期干旱等难题;省水利厅调度水库放水1.01亿立方米,灌溉土地1129.2万亩。据统计,该省累计投入抗旱人员4.92万人,启用抗旱机电井3.7万眼、泵站508处、机动抗旱设备2000余台(套)、运水车辆403辆,投入抗旱资金2706万元,解决1.15万人因旱供水难题。

从高位推动到基层落实,从防汛备汛到抢险救援,山西防汛抗旱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贯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责任和担当交出一份让人民满意的“民生答卷”。

【责任编辑:徐海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