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渝警方通报三起涉企经济犯罪典型案例
10月13日,重庆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召开案件新闻通气会,通报了三起涉企经济犯罪典型案件,涉及合同诈骗、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职务侵占等类型,并向企业给出相关防范建议。

办优一案挽救两家企业
成功为企挽回损失、保障正常经营
近日,重庆某投资公司向重庆警方发来感谢函,对公安机关迅速破获一起合同诈骗案,成功追回全部涉案资金3000余万元表示感谢。
2024年11月,重庆警方接到某投资公司报案,称其与合作方王某共同投资的3000余万元资金被骗。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展开侦查,经深入调查发现,王某以共同投资为名,伪造出资证明、虚构投资项目,将投资款转移至其实际控制的公司及个人账户,用于购房及个人挥霍,涉嫌合同诈骗犯罪。
在查清主要犯罪事实后,民警分赴北京、深圳等多地开展抓捕行动,迅速锁定王某行踪,在其准备偷渡出境前将其抓获。王某到案后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王某实际控制多家实体公司,其被羁押后部分企业陷入半停工状态。民警在侦办中,查明涉案资金主要用于购买房产,为避免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仅对房产依法查封。
经过对王某的社会危险性进行审查,办案民警依法将王某强制措施变更为取保候审,让企业恢复了正常生产经营。1个月后,王某将涉案的3000余万元资金全部退回。该案于2025年5月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警方提醒:企业在签署合同前应全面评估合作方履约能力,合同履行中要定期对资金与货物的流向进行跟踪核查,一旦发现权益受损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整治企业内部腐败
侦破涉案830万元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
2024年7月,重庆警方接到某企业报案,称发现某供应商供应的原材料数据有多次被改动记录,导致原材料以次充好,造成重大损失。
警方成立专案组经深入调查后发现,该企业内部人员赵某、马某与供应商张某及经销商金某内外勾连,损公肥私,受贿金额高达830余万元,形成供销“双线贿赂”链条。
经查,张某以每吨原材料返还50元为诱饵,诱使马某对劣质材料视而不见;同时为赵某免费提供价值200余万元的豪华装修,并现金行贿60万元。此外,经销商金某也向赵某及销售部门多名管理人员行贿,以获取违规优惠价格和定制产品。
重庆警方历经数月深耕,辗转全国多地,最终查清了这起长达5年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共抓获7名犯罪嫌疑人,铲除了危害企业经营发展的“蛀虫”。2025年1月,该案已依法移送审查起诉。
警方提醒: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广大公司企业要加强内部监管,谨防“内贼”“偷家”,避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持续侵占公司资金上千万元
从接警到移送起诉仅用时58天
2024年11月,重庆警方接到某餐饮公司报警,称其法定代表人尚某涉嫌利用职务便利侵占、挪用公司资金,导致企业濒临破产。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通过查询交易记录与会计账目,迅速锁定证据。
经查,尚某自2019年1月起,通过重复记账、伪造汇款凭证等手段,持续侵占公司资金共计1500余万元,并将资金转移至个人账户用于偿还私债和奢侈消费。2025年1月15日,尚某被抓获归案,其名下多处涉案资产被查封。2025年2月18日,尚某被依法逮捕,后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10个月。
该案从接警到移送起诉仅用时58天,高效办案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保障了300余名员工就业稳定。案件办结后,警方还主动向企业提出管理整改建议,助力堵塞财务漏洞。
警方提醒: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财务审批与监督机制,对法定代表人、高层管理、财务等关键岗位设置制度约束,同时定期开展法治教育,增强员工守法意识。(文/刘思含 图/重庆市公安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