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通报表扬1起成功避险案例
10月6日8时许,玉林市陆川县乌石镇旺岭村巩桥头队村民刘贵华家两间房子的房顶轰然坍塌,漏出了一个2—3米宽的“天窗”。
10月5日15时许,旺岭村干部温建峰、温亚焕顶着7级阵风,硬是把不愿离开的刘贵华劝到了应急安置点。这场与台风“麦德姆”的赛跑,以“房毁人安”的结果成为玉林基层防汛的成功范本。近日,玉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布通报,表扬了这起“零伤亡”避险案例。
10月5日至6日,今年第21号台风“麦德姆”席卷玉林南部,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局部最大风力达11级。面对严峻汛情,玉林市各级迅速行动:10月5日,市委书记王琛主持全市防御台风视频调度会,要求做实做细防汛工作;市长张惠强聚焦巡查排险、转移避险等关键环节提出具体要求;当晚,常务副市长韦庆强对重点县镇开展“点对点”调度。市防汛办第一时间启动应急调度、发布汛情预警,陆川县、乌石镇党委、政府层层部署,旺岭村委闻“风”而动,凝聚起全域防汛的强大合力。
“这是房屋崩塌的前兆!”10月5日15时许,旺岭村已出现降雨并伴随7—8级阵风,村党支部书记温建峰与包片干部温亚焕巡查发现巩桥头队村民刘贵华户的砖瓦结构房屋出现墙体裂缝、屋顶漏水问题。多年应急培训积累的经验瞬间触发他们的警觉。遵循“早发现、早报告、早转移、早处置”原则,温建峰第一时间向乌石镇党委、政府紧急上报:“旺岭村巩桥头队刘贵华户墙体出现裂缝并且屋顶漏水,且该户为典型的砖瓦结构,情况紧急!”
10月5日15时30分,经快速研判,温建峰与温亚焕果断决定启动紧急转移。然而,刘贵华坚持认为“习以为常,无碍,不怕”,不愿离开。村干部随即结合台风多发期灾害风险叠加的特点,细致分析房屋结构的隐患,耐心解释提前转移是规避灾害损失的关键措施,逐步打消其侥幸心理,引导其主动配合转移。16时许,刘贵华顺利转移至指定应急安置点。转移完成后,村干部还在涉险房屋周边布设临时警示标识,并安排专人定点值守,严防人员回流或无关人员靠近,筑牢风险管控“最后一道防线”。
10月6日8时许,旺岭村巩桥头队刘贵华户房顶“轰”的一声坍塌下来,直接毁坏房屋2间。因巡查到位、转移及时、管控严密,成功避免了1户1人的伤亡,真正实现了“隐患零遗漏、人员零伤亡”。



图为陆川县乌石镇旺岭村巩桥头队刘贵华户屋顶坍塌现场
成功避险并非偶然。通报指出,旺岭村案例的核心经验在于三点:一是隐患排查“常而精”,村委未等灾害升级信号,便主动组建“村干部+党员志愿者+村民代表”专项队伍,以“日常巡查+汛期加密”模式织密隐患排查网;二是制度执行“实而细”,严格落实防汛四级包保责任制,从险情上报到现场管控,每一步均按预案规范推进,确保“责任不悬空、执行无偏差”;三是转移处置“快而准”,秉持“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底线思维,实现“发现—上报—管控—转移”闭环处置,将风险化解在萌芽阶段。
当前,玉林市防汛办已要求各县(市、区)及各部门以旺岭村案例为参照,跳出“雨前突击、雨后补救”的惯性思维,将“常而精”的排查、“实而细”的执行、“快而准”的处置融入日常防汛工作,持续强化基层防汛前端感知、中端执行、后端保障能力,织密织牢群众生命安全防护网,确保防汛防台风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