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成功防御多轮台风暴雨 实现"零伤亡"目标
面对“米娜”“桦加沙”“博罗依”“麦德姆”四轮台风接连侵袭,广西百色市近期遭遇历史罕见的持续性强降雨。截至10月8日,全市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多五倍以上,最大降雨量达707.6毫米,创有气象记录以来极值。德保县荣华水文站出现1958年建站以来最大洪水,全市16.8万人受灾。

10月1日,救援人员对靖西市魁圩乡德周村德周屯受灾群众紧急转移。
在这场与自然灾害的较量中,百色市依托智能化防控体系和高效工作机制,经过连续昼夜奋战,紧急转移安置群众9847人,最终实现"零因灾死亡、零重大险情"目标,有力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智慧预警,抢占防汛先机
暴雨风险智能预警调度系统在此次防汛中发挥关键作用。这套系统汇聚雷达、气象、水文、水库等实时数据,每6分钟更新一次雨量信息,实现分钟级动态风险研判。
“现在只需轻点鼠标,预警信息就能直达五级防汛责任人。”百色市应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刘永博介绍,系统可在红色预警触发瞬间,通过语音电话和短信,将预警信息和防范措施精准传达到市、县、乡、村、屯五级防汛包保责任人和网格员。

10月5日,救援人员在田阳区那坡镇弄山村弄山内屯紧急转移受灾群众。
更令人称道的是洪涝灾害AI预警模型的精准预测。9月30日凌晨,右江区应急指挥中心通过模型预警,结合现场核查,研判出泮水乡水楞村谷喜屯存在山洪泥石流风险,立即组织该屯37户111名群众安全转移。40分钟后,洪水汹涌而至。"再晚一点就危险了!"水楞村主任陆荣华心有余悸地说。

9月30日,右江区洪涝灾害AI预警模型动态预警界面。
在“博罗依”台风防御期间,应急指挥系统研判出17个高风险点和31个较高风险点,通过扁平化指挥模块直接调度各级负责人。德保县在6小时内安全转移群众1512户6315人,创下高效转移纪录。

10月6日,救援人员对德保县那甲镇多睦村多睦屯全屯群众进行紧急转移避险。
机制保障,织密安全网络
百色市近年来构建的“五级包保”责任制在此次防汛中经受住考验。从市政府领导到屯组长,层层落实包保责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部门联动机制同样成效显著。应急、气象、水文、水利等部门信息共享、协同作战。在“博罗依”和“麦德姆”台风叠加影响期间,通过联合调度上下游水库,科学拦洪削峰错峰,累计拦截洪水7.39亿立方米,成功将郁江30年一遇洪水削减至5年一遇。
“叫应机制确保预警信息传达到位,处置指令执行有力。”百色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李建文表示,临灾预警“叫应”机制要求必须做到“叫醒”“回应”“响应”闭环管理。同时,各乡镇严格按标准程序组织危险区域人员转移,为安全避险赢得宝贵时间。

10月7日,那坡县百南乡正在有序开展灾后恢复工作。
此次成功应对连续台风暴雨,展现了百色市在防汛减灾体系建设上的显著成效。从智慧预警到机制保障,从科技赋能到责任落实,一套科学完备的防汛应急体系正在发挥重要作用,为守护百姓安宁筑牢坚实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