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消防推行“限、控、减、清”措施筑牢辖区高校电动自行车安全防线
目前、上海市松江区现有各类高校11所,其中部属高校2所、市属高校6所、民办高校1所、高职院校2所,在校师生约15万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逾2.5万辆,无牌无证、违规改造和多手交易的电动自行车趋多,风险隐患集中且突出。松江消防联合多部门聚焦校园消防安全,推行电动自行车“限、控、减、清”措施,校园电动自行车总量下降35%,违规充电、乱停乱放现象减少65%,师生安全意识明显提升。
实行总量控制与准入限制。一是限牌限行。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立达学院等高校根据校园空间、师生规模核定电动自行车最大承载量,制作校园电动自行车牌照,推行“一牌一码”(通行证与车牌绑定)制度,累计清退无牌、无主电动自行车2572辆。二是减量登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等高校召开线上新生家长会,引导2025级新生不购买电动自行车。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高校以“毕业季”为契机,对毕业学生电动自行车进行清退提醒和登记,限制二手电动自行车回流低年级学生。三是减量替代。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采取校园巴士替代电动自行车,不间断开设8辆校园班车,往返宿舍与校区免费接送师生。东华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等高校,引入共享单车平替电动自行车,累计在校园内投放共享单车8000余辆,便利师生出行。
实行设施提升和安全引导。一是停车与充电设施升级。华东政法大学、东华大学、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投入资金900余万元在远离人员集聚区新增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39个、充电口约700个,并配备相应消防设施。二是推广智能换电柜。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联合松江铁塔公司在校园内新增换电柜19处,飞线充电、入室充电发生概率明显减少。三是交通动线规划。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立达学院等高校,校区内划定电动自行车行驶路线,校内限速15公里/小时,安装测速系统和禁停电子围栏,严防电动自行车进楼入室。
实行科技赋能与综合治理。一是引入信息化管理平台。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高校联合哈罗单车引进智慧校园电动自行车管理系统,具有芯片车牌感应进校、移动终端巡逻提醒、车棚智慧充电监测等功能,实现“人、车、牌、码”一体化管理,校外车辆自动拦截。二是深化安全管理教育。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等高校,将消防安全纳入开学第一课思政课程,支队新闻宣传车入校巡回宣传,提醒广大师生警惕电动自行车火灾风险。三是坚持日常动态监管。东华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高校,将校区细分为18个网格片区,实行责任包干制度,开展高频次夜间巡逻检查。支队会同大学城派出所、广富林街道网格办开展联合指导,及时劝阻人员集聚区随意停车行为,取缔校内电动自行车修车点位3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