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消防多措并举加强消防安全防控工作
为确保社会面火灾形势平稳可控,北京市海淀区消防救援支队在体系构建、网格布控、风险治理方面持续发力,夯实社会面消防安全防控基本盘。
构建分级防控矩阵,压实责任链条。结合社会面火灾防控实际,支队主要领导带队深入街镇走访调研,直达一线评估风险、督导帮扶,以区防火委名义推进1张思维导图、12项常规防控措施、3项重点环节硬措施“1+12+3”系列措施,精准指导行业部门、属地街镇、社会单位“做什么,怎么做”,聚焦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部位采取实名制看护、增设灭火器材、增派巡查人员等严管措施,深化非现场监管场景应用,通过中控室点名、微型消防站拉动、物联感知设备在线监测、远程视频问询、消防车通道占堵识别等方式指导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严密专群力量布控,织密防控网格。深化“消防专员”制度,选派65名基层救援站业务骨干下沉不放心社区驻点指导,优化“1名消防专员+N个村(社区)+X个基层网格”治理队伍,推行“督导+检查+培训”一体化工作模式。依托街镇指挥平台,统筹群防群治力量,布控到辖区人员密集场所、旅游景点等重点区域开展防火巡查检查,与失智失能、独居老人及有拾荒习惯等重点人群建立“帮扶对子”并开展“上门巡访”。印发《网格化岗位职责提示卡》,严格落实开展一次全面集中检查、一次全面拉动演练、一次全面集中培训、一次电动自行车专项大扫除、一次消防安全综合评估“五个一”防控机制和“上街-巡查-报告-处置”4项基本职责。
加强风险管控手段,清除隐患盲区。针对文艺演出、体育赛事、商业展览等大型群众性活动,联合公安、文旅、商务等部门,开展“体检式”检查,督促主办方、场地方、搭建方严格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加强临时搭建用火用电管理与重点点位看护。针对商市场、公园景区、文物古建、乡村民宿、餐饮娱乐等人员密集场所和假日旅游场所,面向社会发布《致企业负责人的一封信》,主动公开企业咨询途径和电话,指导完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制定节日期间针对性火灾防范措施,确保重点部位管控、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疏散通道清理、餐饮烟道清洗、员工培训教育“五个到位”。针对施工现场、大屋脊居住建筑、村民经营性自建房等重点场所,联合行业部门、属地街镇,选取整治力度大、工作成效明显的单位召开重点场所现场会,通过“实地观摩+经验介绍”的方式,推广先进做法,凝聚整治合力。针对全区电动自行车棚,推动属地街镇实名看护,聚焦六项关键性指标加快推进车棚升级改造,严禁违规停放充电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