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湖北:襄阳消防打造“三维防控”体系 筑牢医疗机构消防安全屏障

2025-09-25 15:45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为深刻吸取国内外医疗机构火灾事故教训,切实提升全市医疗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医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和医疗秩序稳定。近期,襄阳市消防救援支队以实战为导向,为医疗机构量身打造消防安全“三维防控”体系,全力守护“生命港湾”。

多部门联动织网,让隐患无处遁形 “消防通道堆放杂物,立即整改!”近日,樊城区消防救援大队联合卫健部门组成的“安全诊断团”,正对王寨卫生院开展“体检式”排查。检查组创新采用“听、查、看、问、训”五步工作法:聆听院方安全管理汇报,查阅防火巡查记录,勘验消防设施运行状态,询问医护人员应急能力,现场培训微型消防站实战技能。

这种“把脉问诊+对症下药”的模式,已覆盖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在南漳县社会福利院,检查组特别聚焦孤寡老人、残疾人员等特殊群体,细致检查宿舍、活动室,耐心叮嘱护理人员要定期帮助老人清理杂物。

除了排查隐患,消防监督员还开设了“消防产品小课堂”,通过对比真伪样品、扫描二维码验证等方式,手把手教学如何辨别灭火器、应急灯等器材的真伪。“假冒产品不仅影响使用效果,还可能造成二次伤害。”保康县中医医院消防安全管理人表示,将严格核查供应商资质,落实消防器材进场验收制度,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

针对发现的问题,检查组逐一建立整改台账,明确责任单位、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实行销号管理,确保每项整改都经得起“回炉”检验。

实战化演练铸盾,让技能成为本能 “外科楼3层病房因电器短路起火,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随着谷城县消防救援大队指挥员一声令下,谷城县人民医院瞬间进入“战时状态”。护士长镇定指挥,用湿毛巾捂住“患者”口鼻;保安队员反向关闭防火门,切断火势蔓延路径;担架员以“之”字形路线转移卧床老人......这场逼真的实战演练,正是襄阳消防打造的“135应急响应”机制的生动诠释——1分钟形成第一处置力量,3分钟消防站到场,5分钟形成战斗展开。

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高新院区,演练难度再度升级。面对模拟的夜间突发火情,值班护士长沉着指挥:“优先转移重症监护室患者!关闭氧气管道阀门!”消防员还设置了“火场黑烟”模拟装置,让医护人员体验“弯腰低姿摸墙走”的逃生要诀。

在“拔、展、套、紧”的指令声中,襄阳襄雅精神病医院医护人员反复操练自救呼吸器。“面对脆弱生命,快速有序转移是黄金法则。日常演练,就是为生命筑起的最后防线!”参与演练的一位护士说。

演练结束后的复盘,消防员针对暴露的细节“开小灶”,点对点强化培训——每一次演练的复盘,都在为应急预案打上更可靠的补丁。

精准化培训强基,让知识化作力量 “这个灭火器压力表指向绿色区域才正常,红色区域就要更换了。”在宜城市妇幼保健院,消防宣传员正手持教具开展“沉浸式”培训。针对医疗机构特点,襄阳消防首创“3+X”培训模式,通过必讲火灾风险点辨识、必练消防设施操作、必会应急疏散组织,外加消防产品真伪鉴别等特色课程,已成为提升医患安全技能的重要举措。

“太可恨了!假的灭火器不但不能灭火,还会火上浇油,这不是害人吗?”在南漳县冯诗茗济和医院,培训现场设置的“假冒灭火器展示台”,让医护人员亲眼目睹伪劣产品的致命缺陷,直击痛点,消防安全意识根植于心。

隐患在排查中消弭,能力在汗水中淬炼,意识在传播中扎根。从三甲医院到社区诊所,从福利院到精神病专科机构,襄阳消防的“三维防控”体系正持续释放效能。下一步,襄阳消防将继续深化部门联动,聚焦重点场所与薄弱环节,让检查、演练、宣传的常态之网越织越密,不断夯实医疗机构的火灾防控根基。


【责任编辑:徐海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