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梁平:“辣”出产业新路 “椒”出丰收答卷
产业兴则乡村兴。眼下,重庆梁平各地的辣椒基地里,石柱红、朝天椒等辣椒像一簇簇火焰挂满枝头,不仅映红了椒农的笑脸,更照亮了乡村振兴的致富路,勾勒出一幅“椒”香四溢的丰收图。
近年来,梁平依托立体气候资源优势,通过“订单”锁定市场,利用冷链、加工、品牌运营保障收益,把辣椒产业打造成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蟠龙镇义和村
订单辣椒鼓起“双荷包”
在蟠龙镇义和村,田间地头一片红火景象。放眼望去,一串串石柱红辣椒压弯枝头,村民们背着竹篓、手起剪落,不到半小时,空篓里堆起小山,空气中弥漫着辛辣而甘甜的椒香。
“订单辣椒保底价为每公斤 5元,摘多少收多少,心里踏实!”村民颜其政捧起一把果皮油亮、肉厚籽少的辣椒说。
据了解,义和村海拔较高、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十分适合辣椒生长。近年来,村“两委”结合当地实际,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引进石柱红1号、5号等优质辣椒品种,推行“企业+联合社+农户”订单模式,从种植到采收全程提供服务,既保证了辣椒品质和产量,又解决了农户“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的难题,鼓起村民和村集体经济的“双荷包”。
“今年,全村共种植406亩辣椒,预计产量40万公斤、产值200万元,村集体经济有望再上新台阶。”义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梁平区蟠龙镇义和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理事长李德波算出“总账”并展望道,下一步,义和村将继续深化订单农业模式,扩大优质辣椒种植规模,让“小辣椒”真正成为联农助农、助力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聚奎镇海峰村
“双引擎”拓宽辣椒市场
近年来,聚奎镇以海峰村辣椒种植基地和场口蔬菜冻库为“双引擎”,全力推动蔬菜产业提档升级,走出一条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乡村振兴之路。
近日,聚奎镇组织当地人大代表走进海峰村辣椒种植基地参观学习。连片的辣椒枝繁果密,一派丰收景象。镇人大代表、产业发展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方天萍说:“今年,全镇在海峰、聚奎等村推广种植小米辣,总面积达400余亩。”
据悉,今年3月,重庆市椒满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聚奎镇,并着手运营管理海峰村辣椒种植基地。
“我们采取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开展辣椒种植工作,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公司负责人黄月胜介绍,辣椒采摘期,每天有近300名村民在基地务工。
辣椒已丰收,如何让辣椒“锁鲜”、促销售是下一个关键环节。今年,聚奎镇党委、政府主动作为、牵线搭桥,促成重庆市椒满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租用场口蔬菜冻库,延长辣椒保鲜期。
据了解,这座现代化蔬菜冻库配备先进制冷设备与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可实现辣椒等蔬菜的快速冷冻与长期储存,实现“错峰上市、稳价增收”。
“今年基地辣椒种植规模较大,仅靠重庆、四川市场难以消化全部产量,必须开拓省外市场。而冻库保鲜、打冷处理是辣椒走向全国市场的重要保障。”黄月胜透露,辣椒采摘后,经过包装、分拣,进入冷库储存期不能超过20天,依托冻库打冷,更多省外订单正被逐步放量。
福禄镇九龙村
辣椒“映红”村民致富路
在福禄镇九龙村的田间地头,翠绿的叶子间挂满了火红的辣椒,为坡地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椒农杨世章正与工人一起采收辣椒,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亩均产量预计1000公斤,我的4亩地能稳稳进账2万元!”杨世章边说边弯腰剪下一串沉甸甸的辣椒,笑纹爬满眼角。
据了解,福禄镇九龙村种植的辣椒品种为石柱红5号,因其产量高、价格好且销路不愁,九龙村村委会积极引导村民种植,并实行“村委会+农户”订单模式,由村委负责联系区外收购商,椒农只管“种好、摘好”,价格随行就市,保底不封顶。
“火红的辣椒像一串串灯笼,‘映红’了村民的致富路。”九龙村党支部书记李来军、村委会主任介绍,下一步,该村将引进专业合作社,普及科学种植技术,扩大种植规模,完善辣椒产业链条,助力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大观镇安乐社区
高山辣椒错峰上市
在大观镇安乐社区辣椒种植基地,一串串朝天椒色泽鲜艳、饱满诱人,村民们灵巧地将辣椒摘入筐中。这片火红的椒田,已成为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增收的新希望。
“‘家门口’就能挣现钱!”安乐社区十二组村民蒋光红抹了把汗,算起收入账:动作快的时候一天能挣100元,每天平均也能赚70元,中午还能回家给老人、孩子做饭,喂养家里的鸡、鸭、鹅。
据了解,该基地种植辣椒90亩,由村民采摘装袋后,立即运至仓库分拣包装,并直接销往重庆、成都、贵州、广西等地的批发市场。因该地高海拔、气温低的地理特点,辣椒实现“错峰”上市,采收期可持续两个多月,亩产值约5000元。
“今年打好基础后,公司计划明年在全区再种植3000亩辣椒。”基地负责人龚绍普介绍。
除种植朝天椒外,安乐社区还发展了500余亩高山生态蔬菜,形成以番茄、生姜、辣椒为主的特色产业群,日均吸纳20余名村民务工,让高山“冷凉”资源变成“火热”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