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红色基因,数字激活青春力量:天津科技大学一心志愿宣讲团开展暑期系列科普活动
天津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一心志愿宣讲团走进天津滨海科技馆、滨海新区小王庄镇、北辰区果园北道街道、北辰区新村街朝阳里社区和西宁博物馆,开展了一系列以“科技+红色教育”为特色的宣讲活动。团队通过AI、VR等创新技术手段,生动诠释了“两弹一星”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让红色基因在科技创新的助力下绽放出新时代的璀璨光芒。
跨越时空对话,沉浸感悟精神力量
宣讲团联合天津市滨海新区智慧科普服务中心,在小王庄镇党群服务中心为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思政课。活动中,利用AI动态复原技术让历史人物“跨越时空”与孩子们对话;VR虚拟展台则重现了“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郭永怀隐姓埋名、艰苦奋斗的感人场景。
图 1实践团与小王庄镇孩子们合影闫龙飞摄
孩子们通过团队成员自主开发的交互式思政网页学习党的百年历程,并在手工环节制作红军帽、爱国纸飞机,让手工实践成为精神传承的纽带,让手工作品成为红色精神的烙印。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纷纷表示:“要像科学家们一样,为祖国贡献力量!”
图 2小王庄镇完成的手工纸飞机陈学礼摄
青年党员共学,使命担当践初心
宣讲团走进北辰区果园北道街道,面向青年党员干部开展“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践行新时代使命”主题宣讲。青年党员们深刻体会到“两弹一星”的精神内涵,激励青年党员将这种精神融入基层工作,为社区发展贡献力量。青年党员们纷纷表示“科技与红色教育的结合,为新时代思政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科普点亮未来,核能知识研学行
在滨海科技馆中,团队成员围绕“生活中的核辐射”和“人造太阳”两个主题,为孩子们揭开了核科学的神秘面纱,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辐射的科学原理和安全知识。通过模拟原子弹发射和科学家故事讲解,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更被“两弹一星”元勋的奉献精神深深打动。
社区联动传薪火,红色种子生根发芽
宣讲团深入北辰区朝阳里社区,为社区居民和学生带来“两弹一星”精神专题宣讲。
返乡实践溯历史,精神传承跨越山河
宣讲团成员利用暑期返乡机会,深入挖掘家乡红色教育资源,走进西宁博物馆"两弹一星"基地展厅。在西宁博物馆中成员们化身红色讲解员,带领孩子们参观珍贵的文物展品和历史照片,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娓娓道来。
创新为笔,情怀为墨,红色基因永流传
从滨海新区的科普讲堂到北辰社区的红色教育基地,从现代化的科技展馆到厚重的历史博物馆,一心志愿宣讲团的足迹跨越时空,用创新的科技手段为红色教育注入时代活力。这支年轻的团队以数字化、互动化的宣讲方式,让红色精神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用青春的热忱传递着永恒的信仰力量。
未来,宣讲团将继续深耕科技与教育的融合创新,不断拓展宣讲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开发更多沉浸式、体验式的宣讲形式,让红色精神在更多群体中落地生根。我们相信,这种创新传承必将激励更多新时代青年铭记历史、勇担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砥砺前行、接续奋斗!
张天童 陈维琳 赵涵 王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