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女儿节” 广元市应急救援支队开展“守护2025•砺兵行动”应急救援演习
为全面检验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进一步检验队伍在复杂环境下的响应、机动、指挥、作战、装备应用及后勤保障能力,锤炼队伍应对洪涝、水域等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高效处置和综合保障水平,全力确保2025年“女儿节”期间全市安全稳定,8月15日,广元市应急救援支队在昭化区虎跳镇川北水上应急救援基地开展“守护2025·砺兵行动”大型综合演习。
演习通过模拟实战场景,提升指战员装备操作熟练度、复杂地形技战术水平和多科目协同效能,为遂行多样化应急救援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实战砺兵,筑牢安全防线
下午15时,演练正式开始。支队接到模拟险情通报。值班指挥员迅速研判,立即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并拉响事故警报。
随着警报拉响,全体指战员整队集合,指挥员下达作战命令,各队按照预案分工迅速登车出发。到达演习地点各组按既定方案展开。
“无人机小组就位!”“水域救援组装备准备完毕!”“通信保障组设备调试完毕!”……各小组汇报声此起彼伏。
“此环节,我们重点检验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从指令下达到全员集结必须在1分钟内完成。”支队战训科科长李繁介绍,“女儿节期间,人员密集、活动频繁,任何突发情况都可能需要快速响应,因此我们必须确保队伍随时处于‘临战’状态。”
演练特别设置多种复杂路况考验车队通行能力。在通行路段,车队遭遇模拟的连续急弯和暴雨天气,驾驶员们沉着应对,保持安全距离有序通过。
“前方模拟涉水路段,请注意!"在虎跳镇附近,车队临时改变路线,通过一段水深约20厘米的模拟涉水区域。所有车辆均顺利完成挑战,展现了良好的通行能力。
科技赋能,智慧救援显身手
15分钟后,一个占地50平方米的标准化前线指挥部拔地而起。与此同时,通信保障队快速调试静中通、动中通通信卫星车,先后完成卫星对星、网络接入、视频会议系统联调等工作。
“视频会议系统调试完毕!”前线指挥所与100公里外的应急指挥中心实现音视频互联。通信保障队队长程龙介绍:"我们采用卫星会议系统通信通联,确保在“三断”情况下都能打通通信链路。"
广元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效可靠的指挥通信系统是应急救援的中枢神经。通过本次演练,我们进一步优化了指挥所搭建流程,提升了复杂环境下的通信保障能力,确保"女儿节"期间应急指挥系统随时联得通、看得见、叫得应。”
协同作战,多艇联合高效转运
模拟嘉陵江水域发生群众落水险情。多艇协同作战,联合高效施救。接到险情报告后,演练指挥部立即派出5艇15人携带无人机、救援飞翼、水下机器人等水域救援装备,在事发水域展开扇形搜索。救援人员首先开展桥梁垂降救援,利用下游桥梁架设好桥降绳索点,救援小组协助救援手垂降入水,拦截落水人员。
与此同时,无人机腾空而起,通过成像系统对全水域进行搜救。在能见度不足的情况下,无人机精准锁定所有模拟目标,定位误差控制在3米以内,为后续救援提供了精确坐标。
“报告,发现2名落水人员,请求出发前往救援,请指示!”“立即实施救援。”二中队2艘橡皮艇快速前往救援,到达落水人员位置时因舟艇不能直接靠近落水人员,决定采用舟艇活饵救援方法施救,攻击手主动下水游到落水人员处并牢牢抱住他,船上安全员迅速拉动攻击手安全绳将两人拉倒救援艇侧,顺利将落水人员救出。
发现多名群众被困嘉陵江对岸急需救援,现场采用冲锋舟、橡皮艇、水陆两栖车转移群众,冲锋舟可乘坐8人配备50马力雅马哈发动机时速可达40-65公里每小时。橡皮艇可载6人配备30马力雅马哈船舷外挂机,时速可达40-50公里每小时。水路两栖车可用于城市内涝、洪水、复杂地形的时候对人员救援,可乘坐6人采用8×8驱动方式。
“疑似在水下发现不明物体,现场准备潜水员下水侦察。”一中队2名潜水员佩用自携式潜水装备水下搜救,并利用水下通话系统与水面保障人员实施传输水下水深、温度、搜救发现等情况。
“守护2025·砺兵行动”应急救援演习所有预设科目均顺利完成。“从今天的演练来看,我们的队伍反应迅速、处置得当。”广元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冀健华表示,“接下来,我们将针对性地加强夜间救援、复杂水域搜救等项目进行专项训练,确保万无一失。”
据悉,广元市应急管理局已制定“女儿节”专项保障方案,节日期间将增派力量,重点加强嘉陵江水域、景区、商业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管控,同时利用智慧应急系统实时监测风险,全力保障市民和游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