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活”起来 2025年巴蜀青少年文博非遗讲解展示活动收官
8月18日,随着参赛选手们结束了在广都博物馆的参观交流活动,第三届巴蜀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季暨“穿越巴蜀·看着文物讲文化”2025年巴蜀青少年文博非遗讲解展示活动正式落下帷幕。
活动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覆盖川渝两地7个选区,吸引2600余名6至18岁青少年参与。经层层选拔,1200名优秀选手脱颖而出,于7月17日至20日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展开最终角逐。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中还涌现出一幕幕动人的场景:云阳特殊教育学校的听障选手以流畅的手语讲解文物故事,视障选手通过盲文朗读参与展示,展现了文化传承的包容性。评委会专家代表表示:“选手在文物讲解的深度和展示的创新上都有进步,他们用年轻人的视角让文物真正‘活’了起来。”
活动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覆盖川渝两地7个选区,吸引2600余名6至18岁青少年参与。经层层选拔,1200名优秀选手脱颖而出,于7月17日至20日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展开最终角逐。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中还涌现出一幕幕动人的场景:云阳特殊教育学校的听障选手以流畅的手语讲解文物故事,视障选手通过盲文朗读参与展示,展现了文化传承的包容性。评委会专家代表表示:“选手在文物讲解的深度和展示的创新上都有进步,他们用年轻人的视角让文物真正‘活’了起来。”
8月18日,各组别前三名选手赴广都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在专业讲解员带领下,选手们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到汉晋青铜器,系统了解古蜀文明发展历程。
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通过数字文博平台“重庆云上博物馆”电视端及微信端对活动实现全媒体传播,有效扩大文化传播覆盖面。随着第三届活动的圆满落幕,主办方正积极筹备2026年第四届交流季,计划增设“文物数字创作大赛”“广电文化之旅”等新板块,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的文化创新活力。(活动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