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为翼,助乡村人才振翅高飞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中,人才是那最为关键的“笔”,勾勒着乡村发展的未来蓝图;是那最具活力的“源”,为乡村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动力。面对广袤乡村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各地组织部门当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为乡村人才振兴搭建坚实平台,让乡村成为人才汇聚、梦想绽放的热土。
精准把脉需求,广开引才之门
当下,乡村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较为突出,懂技术、会经营、善治理的复合型人才尤为稀缺,这已成为制约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精准把握乡村人才需求,是打开引才之门的“金钥匙”。各地组织部门应主动担当作为,深入乡村一线开展调研,全面了解本地主导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实际需求。通过建立动态更新的乡村人才需求数据库,绘制出清晰的“人才需求地图”,明确需要引进的人才类型、数量和技能要求。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靶向引才目录,实现按需引才、精准对接。同时,要创新引才方式,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组织协调作用。搭建乡贤联谊会、线上引才平台等多样化载体,构建“组织搭桥 +乡情感召 +政策牵引”的引才模式。利用乡情纽带,吸引在外优秀人才、高校毕业生等群体返乡创业、到村任职。广泛宣传乡村发展的新机遇、新前景,以及人才政策的优惠红利,讲述返乡人才的成功故事,增强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让更多人才“闻乡而动”,投身乡村建设。
强化赋能培育,激发内生动力
“输血”引才只是第一步,“造血”育才才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长久之计。本土人才生于乡村、长于乡村,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是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然而,部分本土人才存在知识技能老化、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难以适应新时代乡村发展的要求。为此,各地组织部门要构建系统完备的育才体系。加强思想引领,将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和路线方针政策教育贯穿育才全过程,通过开展专题培训、主题讲座等活动,引导本土人才深刻领会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增强他们投身乡村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施精准培训,根据不同人才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分层分类的培训方案。充分利用各级党校、农业技术推广站、“田间课堂”等资源,开展针对性强的技能培训。对于村“两委”干部,重点培训乡村治理、群众工作等方面的能力;对于农业种植大户,加强现代农业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通过精准滴灌式的培训,提升本土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注重实践锻炼,有计划地选派优秀本土人才到产业发展一线、矛盾复杂岗位挂职锻炼。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积累经验,在应对风险挑战中增长才干。通过实践砺才,培养一批沉得下、留得住、用得上的乡村实用人才。
优化发展环境,筑牢留才之基
人才引得进、育得强,更要留得住、用得好。良好的发展环境是人才安心扎根乡村的关键。各地组织部门要全力优化人才发展生态,营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良好氛围。完善激励保障机制,积极推动落实和完善向乡村人才倾斜的薪酬待遇、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政策。设立乡村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对表现优秀、贡献突出的人才给予表彰奖励,让人才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和合理回报。拓展事业成长空间,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支持人才牵头领办合作社、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鼓励他们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通过提供政策支持、项目扶持等方式,帮助人才实现个人价值与乡村发展的有机统一。加强组织关怀,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制度。定期走访慰问人才,倾听他们的心声和诉求,及时协调解决他们在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以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让他们在乡村安心工作、舒心生活。
“农,天下之大本也。”乡村振兴,人才先行。让我们以党建为翼,助力乡村人才振翅高飞,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壮美画卷。
(南丰县三溪乡人民政府:周佳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