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民健身热潮读懂青年干部“动”字决
今年8月8日,是我国第17个“全民健身日”,这个为纪念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节日,已经在全国掀起一股全民运动、强身健体的热潮。这不仅映照出广大群众对健康体魄的孜孜追求,更为我们理解青年干部成长路径提供了一面深刻镜鉴——青年干部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深刻领悟并践行一个“动”字真谛。
“动”字当头,首在基层历练,筑牢干事创业的“硬支撑”。
对人生而言,身体是一切奋斗成功的本钱;对青年干部而言,基层历练是干事创业的基础。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复杂的工作环境,缺乏扎实的基层锻炼,便难以扛住压力、挑起重担。作为青年干部,不能囿于案头纸堆,要主动沉下身子,深入基层一线,在实践的“健身房”里摸爬滚打。要勇于冲锋在乡村振兴“主战场”,走进田间地头,倾听群众心声,精准对接解决农产品滞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问题,在直面群众急难愁盼中锤炼担当臂膀。要深入城市更新建设一线,面对城中村旧房拆除改造,主动与群众一对一上门沟通、“心贴心”热情交流,消除群众心中疑虑,推动工作顺利开展。正如古训所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让双脚沾满泥土,才能练就一副能扛重担、善解难题的硬朗筋骨。
“动”字为要,重在意志锤炼,涵养踔厉奋发的“源动力”。运动的魅力,不仅在于强健筋骨,更在于淬炼意志、凝聚人心。无论是在四川成都第12届世界运动会上,运动健儿们在赛场“拼到最后一秒”的韧性,还是全民健身活动中广大群众“每天一万步”的坚持,都向我们传递了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宝贵精神力量。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要将体育活动中展现的坚韧品格与团队合作的意识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在接手涉及多方的复杂矛盾或民生难题时,要不畏“硬骨头”,反复协调、创新思路,最终推动问题得到实质性解决;在承办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统筹安排协调不同工作组别职责分工,确保各组保持密切沟通、相互支援,保证活动顺利举办。恰如《论语》所诫:“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唯有实干加巧干,青年干部方能行稳致远。
“动”字为责,贵在情怀修炼,书写服务群众的“新答卷”。全民健身的本质,是将全民健康的美好愿景落到实处。青年干部作为联系群众的“桥梁”,须将“国之大者”深怀于心,把群众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比如,在落实惠民政策时,不仅要传达精神,更要注重收集群众反馈,及时发现政策执行中的“水土不服”问题,积极提出优化建议,使政策更接地气、更暖人心;针对慰问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要定期走访,送一些生活必需品的同时更要注重情感关怀,了解其生活状态和具体需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正如《尚书·五子之歌》所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青年干部唯有根植于深厚的为民情怀,才能真正“润物细无声”地引领“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风尚,赢得民心、凝聚民力。
全民健身热潮所彰显的活力与坚韧,恰是新时代对青年干部的无声召唤。对青年干部而言,“动”不是简单的肢体活动,而是要以基层历练之躯扛起使命、以踔厉奋发之姿引领风尚、以担当为民之责服务群众,才能在新时代的赛道上,跑出更稳健、更有力的青春步伐。(袁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