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药箱“里的青春答卷丨赣南卫职院学子续写苏区新篇
在赣南苏区的红土地上,一支背着“红药箱”的青年队伍正用脚步丈量初心。6月30日至7月17日,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红药箱”实践队跨越瑞金、兴国、南康、赣县等地,深入36个乡村开展实践活动。这群青年医者以红色精神为指引,将健康科普与乡土情相连,在重走革命路中淬炼信仰,在守护民生健康中践行使命,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健康动能。
红医精神“活”起来:从历史现场到现实实践
“当年红军医生就是靠这些草药救伤员,现在咱们的药箱里有了血糖仪、急救包,但这份‘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能变。”
健康服务“沉”下去:36村的移动医疗站
“以前去县城测次血糖要半天,现在娃娃们把‘医院’搬到了村口!”睦埠村村民张奶奶一边做着艾灸,一边为学生们点赞。实践队打造的“流动健康哨站”实现36个乡村“一村一服务点”,累计服务超7200人次。针对农村常见的风湿骨痛等问题,“中医理疗包”成了“抢手货”,单日最高服务120人次。结合赣南多山多水的特点,他们将急救培训搬到户外,开展“池塘边教防溺水”等场景化教学,24场培训培育了276名“乡村急救员”。
健康种子“种”下去:童心港湾里的成长课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不能让它蒙上灰哦!”在纸帮村“童心港湾”,队员们用孩子能懂的方式播撒健康理念。“巴氏刷牙法”让孩子体会牙齿的重要性,改编版“七步洗手舞”融入客家童谣节奏;他们还带领200余名孩子缝制“红香囊”,在填充艾草、薄荷等草药时讲解“中药驱蚊”的智慧,让孩子们在草药清香中浸润文化自信。
红药箱里的振兴密码:从物资到精神的双向奔赴
“这个药箱里有降压药、创可贴,还有张‘健康联系卡’,有问题随时打我电话!”队员们为246户特殊家庭送去的“红药箱”,装着实用物资更藏着暖心设计:外侧印着“紧急联系人”二维码,方便独居老人求助;箱内贴着急救知识视频二维码,村民在家就能学止血、包扎等技能,让健康守护不因实践队离开而中断。
18天的实践里,队员们的志愿服沾过泥土、浸过汗水,却始终保持着医者的温度。当赣卫学子在红军医院旧址前重温医学生誓言,当留守儿童举着自制香囊说“长大我也要当医护人员”,红医初心的接力棒正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稳稳传递。从苏区红医的“一把草药”到新时代的“移动医疗站”,变的是医疗条件,不变的是“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初心。赣南卫职院“红药箱”实践队,正以初心为灯、以专业为炬,照亮乡村振兴的健康之路。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杨柳、赵文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