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分宜:以行业联盟为支点 撬动安全生产“社会共治”新格局
近年来,分宜县始终将安全生产视为发展的生命线,坚持守牢安全防线不动摇、夯实责任根基不懈怠、抢抓监管主动权不松劲。今年5月,立足县域实际积极探索,率先在辖区两个重点街道试点推行行业安全联盟机制。通过构建安全人才共育、信息互通、风险联辨、隐患联治的“安全共同体”,推动企业从“被动应付”转向“主动作为”,形成“企业愿管、有能力管、管出成效”的良性循环,构建起行业“共建共治、互利共赢”的安全治理新模式,为全县本质安全水平整体提升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例。
创新机制,共筑安全防线
核心引领强根基,自治先行破难题。针对小微企业及同业态经营场所分布零散、监管力量薄弱、业态交织复杂的治理痛点,分宜县在钤东、钤西街道创新推行“同业态安全生产联盟”模式,按照“行业相近聚合力、区域相邻促协同”原则,引导企业自主结盟、抱团发展。通过制定“五有”实体化运行标准(即固定办公场所、专业互助队伍、清晰区域图谱、精准对象台账、畅通意见渠道),推动安全联盟从“纸上架构”转向“实体运转”,构建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升”的基层治理新单元。

机制创新增动能,多元共治激活力。分宜县聚焦商住混合体“用电超载隐患多、线路私拉风险高、通道堵塞逃生难、设备故障处置慢、权责划分界限模糊”等典型治理难题,以钤东街道尚阳一品商住综合体为试点,探索构建“互评互比+积分激励”双轮驱动模式。生产经营业主协作互助联盟理事长孙为兰牵头建立“商户轮值查隐患、交叉互评促整改”机制,将用电安全、消防通道等关键指标纳入“找茬竞赛”清单,通过“隐患曝光—整改承诺—效果复核”闭环管理,实现风险动态清零。同时,街道配套推出“安全积分”制度,将日常检查评分与“安全示范商户”评选、监管频次“双挂钩”,对季度积分领先商户授予流动红旗、消防物资奖励、纳入下季度免检“白名单”等激励,对后进单位实施“一对一”帮扶整改,形成“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良性竞争生态,推动安全治理从“政府独奏”转向“全民合唱”。

闭环管理,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为构建精准高效的安全治理体系,实施“任务量化+职责明晰”双轨机制,将安全联盟自治与基层政府监管责任细化到岗、量化到人。在安全联盟自治层面,建立“双周自查+意见直通”机制,组织企业每两周开展交叉互查,设置安全举报信箱畅通民意渠道,严格推行“隐患发现-台账登记-整改销号-整改复核”闭环管理,同步落实“五有”实体化标准(固定场所、专业队伍、区域图谱、对象台账、意见渠道)及“五查一宣一练”操作规范(查线路、查通道、查设备、查标识、查记录+安全宣传+应急演练)。在政府监管层面,构建“三级督导”体系,由街道工作专班开展网格员业务培训,挂点领导每月下沉指导,联合县行业主管部门组建联合检查组,每月开展全要素安全排查,建立“红黄绿”三色分类分级管理机制,确保隐患动态清零。

在钤西街道泉塘社区,安全生产联盟会长夏侯文萍积极履行职责,她不仅定期组织商户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消防安全应急演练,还带领商户进行隐患排查。在一次互评互比检查中,发现亿邦鞋业、克丽达箱包部分消防栓存在无水问题,她第一时间向专班组长反馈后,迅速协调厂房产权单位县供销社,联合县应急局、消防救援大队展开专项行动,依据厂区实际区域分布,各方协同规划,科学增设消防栓点位,并及时完成各布点水管的接通工作,有效补齐了消防设施短板。

成效显著,闭环管理见实效。自5月份启动试点以来,钤东、钤西街道作为首批联盟试点区域,通过“互帮互助、互查互改、共治安全”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迅速形成可复制经验,7月从“局部试点”到“全域覆盖”后增至15个点。截至目前,累计开展互评互查64次,排查并整改隐患问题219条,社会治理效能显著增强。

为加速安全生产联盟工作在全县落地见效、全面铺开,8月5日,分宜县组织相关部门、乡(镇、街道)、园区,城区社区及城中村书记,召开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基层业务培训会,会议以“政策解读、经验分享、工具赋能”为抓手,为安全生产联盟的全面推广筑牢根基、注入动能。下一步,分宜县将聚焦县、乡、村三级安全生产联盟体系建设持续发力,通过构建“责任清单化、监管智能化、协同高效化”工作机制,压紧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持“政府精准监管”与“企业主动自律”双轮驱动,深化“安全服务进企”“专家帮扶指导”等行动,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全面提升县域安全生产本质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