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联播》关注泸州叙永山体滑坡117人成功避险案例
8月2日,四川电视台《四川新闻联播》报道了泸州市叙永县大石镇红洞桥村山体滑坡117人成功避险案例,展现了当地防汛防地灾工作的显著成效。
入汛以来,省地质局压实防灾责任,运用“空—天—地”一体化监测预警技术,以临战状态全力做好主汛期驻守技术支撑:5月,组织人防技防演练提升实战能力;6月,统筹应对降雨与高温叠加下的防汛与地灾防治;7月,重点防范地灾滞后效应,及时开展雨后核查。此次叙永山体滑坡的成功避险,正是上述扎实工作的具体体现,有力印证了省地质局“人防+技防”协同防控模式的有效性,凸显了地质队伍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关键作用。
近日,泸州市叙永县大石镇红洞桥村发生一起大规模山体滑坡,因隐患发现及时,专业力量研判精准,群众转移坚决果断,最终实现117人成功避险。
7月19日晚,泸州叙永县部分区域迎来一轮降雨过程,地灾防治人员迅速开展隐患排查。7月22日早晨,大石镇红洞桥村12社社长杨胜录在白云寺附近发现一处地面开裂。
泸州市叙永县大石镇红洞桥村12社社长杨胜录:看到坝子和路面开裂必须要汇报,汇报了之后村上就喊我们继续巡查,巡查(发现)开裂的地方越来越大。
接到情况报告后,大石镇镇村干部以及驻守地质专家迅速赶赴现场核查。
四川省地质局局属第六地质大队岩土工程所副所长江炬:通过现场核查发现,该裂缝与滑坡的后缘裂缝高度吻合,我们就进行了扩面的排查,最后我们通过无人机技术进行了大面积的追踪,推测出有大规模的滑坡风险,建议对受威胁的群众进行紧急地撤离。
面对滑坡风险,当地立即组织受威胁最大的6户13名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而在接下来的专业监测下,地灾防治人员发现该区域变形范围不断扩大,山体异响等征兆陆续出现,于是当地迅速进行两次扩面转移,前后一共转移出受威胁群众56户117人。
泸州市叙永县大石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陈本友:我们镇上果断做出决定,应搬尽搬,(对)在这个区域涉及到的可能(受)影响的农户和群众进行了有序地撤离。
就在受威胁群众转移至安全区域约3小时后,滑坡灾害发生,约500万立方米的滑坡体导致11处房屋倒塌、23处房屋受损,部分农田、道路、通信线路等被损坏,直接经济损失约2255万元。
泸州市叙永县大石镇红洞桥村村民罗章华:镇上和村上给我们规划的(转移)路线,我们群众都是晓得的,一个小时之内,群众就全部撤离,没有一个人伤亡。
目前,该滑坡体已落实边坡雷达等装置,开展24小时动态监测,受威胁群众得到妥善安置。
泸州市叙永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灾防治股负责人李启华:这次滑坡灾害虽然威胁范围广、破坏力强,但是由于及时上报、及时预警、及时转移处置,实现了“零伤亡”。
数据显示,1—7月,我省主动避险转移群众54.1万余人次,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27起。接下来,各地将持续抓好监测预警、隐患排查、预案完善等各项工作,全力筑牢地灾防线。(四川观察、四川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