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山东科技大学青语新声实践队走进企业开展理论宣讲活动

2025-08-06 12:07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为深入学习并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车间”,在社会一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8月4日至7日,山东科技大学智能装备学院“青语新声”实践队走进筑梦医疗投资(广州)有限公司,开展了一场理论深邃与情感共鸣并举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理论宣讲、职工访谈与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青年学生与企业职工面对面、心贴心,用脚步丈量信仰的土地,用语言播撒思想的种子。

思想灯塔照进企业一线:将理论的光芒送到最前沿

在宣讲现场,实践队员们从“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讲起,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以及全国两会重点内容,结合当前企业发展现状,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现实温度。他们不只是讲述者,更是倾听者、对话者。在互动交流环节,企业职工围绕“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青年责任”等话题踊跃发言,碰撞思想火花。

“这不仅是一次宣讲,更像是一场思想的双向奔赴。”一位企业负责人在座谈会上感慨道,“通过青年学子的声音,我们对党的政策理解得更深、更透,也感受到了时代的活力与希望。”


深入一线岗位:在调研中读懂现实,在倾听中汲取力量

理论宣讲之外,实践队员分组走进企业生产与管理各部门,围绕员工思想动态、工作实际与企业党建发展等方面展开访谈与调研。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各展所长。李婧恩同学负责行政管理板块调研,深入了解企业运营机制与政策执行情况并进行访谈,认真记录基层党建的经验与难点;王云波同学则聚焦生产一线,通过与员工的深入交流,了解工作节奏与技术革新带来的变化;卢玺文同学重点对企业党建工作进行访谈,认真记录基层党建的经验与难点;史航航、蒋德轩、付正君三位同学则负责问卷设计、数据整理与现场记录,确保调研结果全面详实、真实可靠。

“原来我们的宣讲不是单向灌输,而是一个融合理论与现实的共鸣过程。”队员李同学表示,在访谈中,她逐渐意识到,青年只有深入社会、了解基层,才能真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党的声音。

在每日活动结束后的交流会上,队员们围坐在一起,总结当日成果、复盘宣讲反馈。王同学提出,宣讲中要适当加入身边故事与职工经历,让理论不再高冷抽象,而是触手可及、贴近生活;卢同学则建议进一步优化语言表达,用“员工听得懂、愿意听、能记住”的方式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史同学分享了她与一位车间工人对话的经历,感慨地说:“他们对政策的理解不是空泛口号,而是寄托在每一次岗位升级、薪资调整和家庭改善中。我们的宣讲,要讲他们关心的,要讲他们能感受到变化的。”

在多次研讨与修改中,团队不断优化宣讲结构,调整语言风格,既坚持政治高度,又强化传播温度。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青年学生们逐渐学会了如何在理论与现实之间架起桥梁,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以春风化雨的方式,浸润人心、落地生根。

青年践行使命: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在实践中铸魂育人

本次活动得到了校内多方支持与指导。团队成员在辅导员李明蔚老师指导下,前期完成了系统培训和模拟演练,宣讲内容多次修改打磨,确保内容准确、语言有温度、逻辑有力量。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团委平台,团队还获得了宣讲视频课件、学习资料和讲稿模板等资源支持。

“青语新声”实践队成员大多曾参与校内外思政活动,具备较强的理论素养与表达能力。在本次企业行中,他们不仅完成了一次次理论输出,更完成了对个人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的重新定义。

理论落地生根:以青春之我,点燃时代之光

实践时间转瞬即逝,青年学子们在这里留下了奋斗与思考的身影,也播下了信仰与责任的种子。他们以以青春之名走进现实土壤,用躬行的力量讲好“大思政课”,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奔赴中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责任答卷。

“青语新声”将继续在党的光辉指引下奔赴基层,以笔为矛、以语为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开花,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山东科技大学智能装备学院“青语新声”实践队)

【责任编辑:徐海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