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合川:“减、化、治”构建涉企争议预防化解机制
为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制度优势和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重庆市合川区司法局聚焦“减”“化”“治”积极探索涉企行政争议预防化解新路径。
“减”字为先:源头预防降争议
明朗清单,公开执法。全面梳理核查辖区内涉企执法主体和检查事项,明确并公示全区95个执法主体及其权责清单,确保企业“心中有数”,执法行为“明明白白”。
扫码入企,无事不扰。联合多部门推行“扫码入企”联合执法,执法人员扫描“企业码”,企业即可查看检查记录、内容及结果。“渝企码”精准获取企业信息,根据信用评级生成差异化检查清单,落实“非必要不打扰”柔性监管,打造“无事不扰、有事必应”新常态,检查频率同比下降50%。
征集线索,整治乱象。畅通投诉渠道,通过公众号、门户网站等平台发布公告,广泛征集多头检查、多层检查、重复检查等涉企执法突出问题线索。组织执法单位深入企业走访调研8次,充分听取意见建议,坚决整治执法乱象,规范执法行为。目前,已排查收集问题线索24条,向纪委监委移交1条。
体检预警,规范经营。联合相关部门为货运企业、食品企业、矿山企业等开展“法治体检”专项服务5次,精准识别企业经营风险与困境,针对性提出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加强运输安全培训监管、防范劳动纠纷、规范标签标识等建议10条,助力企业合规经营。
“化”字为要:高效实质解纷争
优化服务,畅通渠道。构建“1+38+N”惠企服务网络,在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专窗,在工商联、商会、重点企业及镇街建立38个“惠企便民”联系点。多渠道发布《行政复议指南》,公开咨询电话、邮寄地址、“掌上复议”等申请路径,行政复议首选率达72.07%。
调查现场,还原事实。秉持严谨求实态度,对交通运输、工伤认定等重点涉企复议案件开展现场调查,还原案件事实,查明是否存在从轻、减轻或从重处罚情节。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调解,今年以来,区司法局已通过“五步工作法”调解工伤认定类案件8件,化解涉企超限运输行政处罚案件11件,市场监管投诉举报案件19件。
回访促改,巩固成效。建立涉企复议案件跟踪回访机制,结案后通过实地走访、电话回访等方式,发出回访表80份,企业对复议结果的满意度达97.5%。及时关注企业后续经营中的困难与问题,指导企业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操作流程30余次。
“治”字为本:护航高质量发展
统一裁量,规范处罚。联动区法院、区检察院和相关执法部门召开专题会议6场,就市场监管、交通运输领域的涉企行政处罚事项裁量标准达成共识,有效避免出现类案不同罚的问题。与广安市华蓥市、武胜县等地司法局签订《“蓥合法盟”行政复议协作机制共建协议》《深化合武司法行政战略合作 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框架协议》《行政执法监督协作机制共建协议》,共同排查纠正执法问题线索。
指导类案,治理源头。建立类案指导机制,制发《企业经营风险提示单》500余份,强调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市场监管、道路运输领域的风险点,提示企业合规经营。制发行政复议意见书4份,推行规范涉企执法“15条措施”,从源头上提升涉企执法水平,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规范一行”的效果。
合川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构建涉企行政争议预防化解机制,深化行政执法监督源头预防、行政复议实质解纷的作用,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更加强劲的司法行政力量。(胡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