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全国首届青少年创新教育科幻文学大赛彰显“巴科力量”

2025-07-30 08:42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7月27日,“中国创造·智启未来”全国首届青少年创新教育科幻文学大赛颁奖活动暨第五届少儿科幻联盟学术交流大会在重庆巴蜀科学城中学校举行。数百名来自全国的科幻作家、出版人、教育专家、获奖师生及家长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融合科学精神与文学想象的青春盛会。

大赛颁奖台星光璀璨,重庆学子胡渝鑫探讨“灵魂数据化与亲情永恒”的《永生》摘得中学组最高荣誉“脉冲星奖”,成都少年赵晨宇构建未来校园图景的《穿越时空的校园奇遇》荣膺小学组桂冠。然而,聚光灯之外,一场更深远的布局正在重庆巴蜀科学城中学校展开——学校与重庆市青少年作家协会共建的西南地区首个校园科幻文学馆与“中学生科学素养读写校本课程”项目正式启动。

“创新教育的核心,在于培育敢于想象、勇于探索、善于创造的时代新人。”重庆巴蜀科学城中学校党委书记赵文平在启动仪式上强调。这座全国首创的校园科幻文学主题场馆,将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开拓,更是教育理念的革新。它将成为集经典收藏、创作研讨、作家工作坊等于一体的跨学科枢纽,而配套的校本课程,则将科幻叙事与科学思维训练深度融合,为学生铺设一条从文学想象到科技创新的实践路径。

活动现场,济南出版社、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未来少年派》杂志及雨果奖得主赵恩哲,纷纷向学校捐赠珍贵科幻专著与插画作品,也为这片新生的科幻沃土注入了丰厚的养分。

为何是重庆巴蜀科学城中学校?答案深植于学校,以及所在区域——重庆高新区的创新基因之中。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重庆高新区聚焦数字重庆“1361”整体构架,创新构建“1345”新智慧教育整体智治体系,推进“S2C”数字教育变革。重庆巴蜀科学城中学校,正是这一体系孕育的先锋。

学校以“公正诚朴”为训,构建起包含学养、知行、挑战三大类150余门的“潜能·个性”课程体系。同时,学校形成“每月一校大活动、每周一年级小活动”的活力文化生态。此外,学校拥有一支平均年龄34岁、博士硕士占比超70%、市区级骨干教师占比55%的高水平教师团队。

扎实的课程体系与创新的育人生态,催生出重庆巴蜀科学城中学校令人瞩目的教育成果:初中毕业生整体表现优异,重点高中上线率稳居全市前列。今年首届高考中,多名学子圆梦国内外顶尖学府(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及QS世界排名前50高校),升入“双一流”高校的学生比例达74%,展现出强劲的教育实力。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巴蜀科学城中学校将以大赛为新起点,依托科幻文学馆和校本课程,持续深化项目功能,联动高校、科研院所打造“科幻教育联盟”,浇灌科幻种子破土成林,推动科幻教育由“赛事高地”向“育人生态”跃升,为未来创新人才培养贡献坚实“巴科力量”。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学校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度探索,更是重庆市构建科幻教育生态的系统性布局。

近年来,重庆市始终将青少年人才培养置于重要位置:重庆市作协以“培新计划”育新苗,支持成立青少作协打通“最后一公里”,联合高校构建文学院联盟,推动学术与创作双向奔赴;重庆市关工委携手各级党委政府、教育部门及社会各界,协同搭建优质平台,让科幻种子深植巴渝。

【责任编辑:徐海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