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织密基层应急“防护网”,筑牢生命安全“金钟罩”

2025-07-29 10:58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基层应急处突,考验的是组织的凝聚力,检验的是党员的担当力。街道作为守护群众安全的 “前沿阵地”,唯有以党建为纲、以党员为锋,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应急效能,才能在暴雨、火灾、疫情等突发状况中筑起坚不可摧的“红色防线”,让群众在危难时刻看得见党旗、找得到党员、感受到温暖。

一、党员亮身份,让 “应急前哨”扎得更密

风险隐患藏在街头巷尾,应急预警重在 “早发现、早报告”。街道党组织要推动党员“亮身份、包网格、守点位”,把应急责任细化到每个楼栋、每条胡同。社区党员化身“网格员+安全员”,每天巡查辖区内的消防通道、燃气管道、老旧电路,在微信群实时更新“风险台账”;机关下沉党员对接商户、物业,指导完善应急预案,培训灭火器使用、伤员急救等技能。就像汛期来临时,党员志愿者逐户提醒独居老人“备好手电筒、转移贵重物品”,寒潮将至时,他们又敲响低保户家门“查看暖气是否达标”——这些看似琐碎的“前置动作”,正是把风险挡在门外的关键,让应急防护网的“感知末梢”延伸到群众身边。

二、组织聚合力,让 “应急梯队”动得更快

突发状况往往涉及多部门、多群体,单靠一方力量难以及时处置。街道党建要打破 “条块分割”,把社区、物业、医院、企业等单位的党员力量拧成“一股绳”,组建“平急两用”的应急梯队。平时,各单位党员联合开展防汛演练、消防实战;险情发生时,党组织一声令下,医疗单位党员负责伤员救治,企业党员提供工程设备,社区党员组织群众转移,形成“分工明确、联动高效”的处置链。

三、服务暖民心,让 “善后防线”守得更牢

街道党组织要引导党员把 “救急”与“长效”结合起来,在灾后重建、隐患整改中持续发力。建立“党员帮扶对子”,对受灾群众实行“一户一策”救助,帮孤寡老人清理房屋、为困难家庭申请补助;针对暴露的短板,党员带头调研献策,推动社区增配应急物资储备点、改造易涝点排水系统、升级老旧小区消防设施。就像台风过后,党员们不仅帮居民清运断枝,更联合驻区单位规划“社区应急物资共享仓”;燃气泄漏处置后,他们既安抚居民情绪,又推动全辖区开展“燃气安全大体检”——这些“举一反三”的行动,让应急防护网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设防”,从“临时处置”升级为“长效守护”。

基层应急防护就是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后一道“围墙”。只有每一名党员成为 “应急尖兵”,每一个党组织成为“战斗堡垒”,这张“红色防护网”才能越织越密、越扎越牢,为群众撑起一片平安的天空,让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承诺在基层落地生根。(林希达)

【责任编辑:徐海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