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为媒·科技添翼·IP引路:泉州幼高专刺桐花护“泉”队创新织密八闽反诈禁毒青春防线
一支名为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刺桐花护“泉”队的青春力量,在这个暑期掀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安全宣传革新。他们深挖闽南非遗瑰宝,嫁接前沿科技互动,更打造出原创IP“小刺猬球球”贯穿始终,以“反诈禁毒,守护平安”为核,在福建安溪、永春、石狮的城乡巷陌,探索出一条“文化活态传承+科技沉浸体验+IP亲和传播+精准分众滴灌+多元协同共治”的特色实践路径,用青春的创意与温度,为织密八闽安全防护网注入澎湃新动能。
非遗活化+科技赋能:让安全宣传“破圈”生长
刺桐花护“泉”队深刻领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指示精神,交出了令人瞩目的“创新答卷”——首次系统性地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春纸织画”及闽南剪纸深度融入反诈禁毒宣传。在岵山镇新发超市,一幅幅精心创作的纸织画成为焦点。“您瞧这经纬交织,正像咱生活的‘安全防护网’,一丝一线都马虎不得。”队员们用亲切的闽南乡音,将传统工艺的智慧结晶与现代安全理念无缝链接。
原创IP“小刺猬球球”成为这场文化创新的灵魂载体:
在禁毒立体机关绘本中,“球球”守护着机关翻页,揭露从鸦片到“跳跳糖”的毒品仿真模型,角落的它总会弹出温馨警示:“别让毒品残害你的生命!”
在反诈卡通绘本里,“松鼠奶奶差点被骗转账”的故事,借由“球球”的视角呈现,让孩子们焦急大喊“不能转!”
在自制的宣传海报上,“球球”IP形象搭配“不碰陌生链接”等醒目标语,构成统一视觉体系,覆盖街巷社区,成为传递安全理念的第一触点。
科技力量的注入,则让宣传更具直抵人心的震撼力:
在石狮禁毒教育基地,队员们深度体验VR吸毒模拟场景。当目睹屏幕中自己“吸毒后”扭曲的面容,惊呼“太可怕了!”成为共同反应,科技带来的警示烙印深刻。
创新的油墨导电互动、抢答器互动等,让毒品知识学习变成指尖轻划的清晰浏览与紧张刺激的竞速抢答,“游戏化学习”模式显著提升了知识吸收效率与趣味性。
此前的永春县人民法院旁听(如含LSD“邮票”案、向未成年人贩卖依托咪酯电子烟案),为这些创新宣传内容提供了真实、鲜活的案例支撑,增强了说服力与教育深度。
IP驱动+精准滴灌:让安全理念“浸润”心田
实践队精准把握“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方法论精髓,依托“小刺猬球球”IP的亲和力与辨识度,针对不同群体量身定制宣传策略,实现安全知识的精准触达与内化。
面向银发族(伍心养老院):“小刺猬球球”化身为贴心伙伴。队员们用押韵的闽南语反诈禁毒口诀(如“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开场,随即上演情景剧《白日梦公司》,生动还原“私人账户转账”骗局。老人们频频点头,用乡音感慨:“有‘球球’教阮(我们),记得更牢!希望多来,让老伙记都懂得保护家己(自己)。”乡音乡情打通了服务“最后一公里”。
面向孩童(石狮宝盖社区暑托班等):“球球”是孩子们的安全玩伴。围绕团队自主研发的“反诈飞行棋”,孩子们掷骰子闯关,必须回答覆盖常见诈骗套路的关卡问题。改编版《爱你》手势舞旋律响起,“如果陌生人靠近,你一定要小心”的原创歌词随“球球”形象舞动,知识悄然入心。在石狮市康语中心,一位自闭症男孩被为特殊儿童优化设计的“球球”禁毒绘本(简化语言、强化视觉、安全材质)深深吸引,全程认真翻阅,让队员们见证了精准内容设计的无声力量
面向乡村青少年(永春苏坑镇): 团队精心编印的“球球”主题研学手册(图文并茂,融入本地案例)成为知识载体。当地老师深受启发,结合手册内容,以“学校和监狱,离得远不远?”的独特视角切入,为孩子们上了一堂发人深省的“一念之差”反诈课。课后,队员入户进行“一对一”问卷宣讲,让“球球”守护的安全意识从家庭萌芽,向社会延伸。
协同共治+青春引擎:让基层安全“防护”筑牢
深刻理解“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刺桐花护“泉”队主动担当“青春引擎”,积极联动政府、警方、企业、社区、乡镇,构建协同共治的安全防线。
在永春时代广场:团队策划并主导宣传活动。永春桃城镇派出所民警联合实践团成员,手持诙谐精准的标语牌(如“鸡蛋鸭蛋鹌鹑蛋,别被骗成穷光蛋”)、分发宣传单。民警讲案例,队员做补充,配合默契。共同创作的“天上不会掉馅饼,小心馅饼变陷阱”反诈短视频,由队员高举“球球”馅饼板,与民警齐声喊出,轻松强化记忆。
在永春棣兰体育馆全县禁毒日:政法委书记强调“全民参与”,多部门联动彰显权威。实践队带来的非遗纸织画与剪纸作品,成为连接专业禁毒知识与公众的“文化桥梁”,吸引了大量市民驻足;在永春桃城派出所:民警的“防诈五招数”专题讲座(结合团队积累的旁听案例)为队员赋能,装备室的亲身体验(防弹衣、执法记录仪)更让队员们深刻理解“平安背后的重量”,为后续精准宣传注入专业力量。
在金谷镇溪岸艺术村:联动充满乡土智慧。队员们先行在面包店用“球球”宣传海报预热。随后,实践团成员协助民警在游客聚集处讲解罂粟“美丽陷阱”与卫星监测法律知识,还有的队员们在旁展示纸织画与禁毒剪纸。“法律警示的严谨+非遗文化的魅力+IP形象的亲和”三者融合,形成独特高效的宣传场域,游客纷纷驻足参与。
青春践行+守护八闽:让特色答卷“光彩”绽放
从法院旁听的震撼到康语中心的温情脉脉,从派出所装备的沉重到艺术村的烟火人间,从安溪的茶香巷陌到南平的翠谷溪畔、厦门的鹭岛街衢、漳州东山的渔港堤岸,再到福州长乐的烟火坊巷,刺桐花护“泉”队的足迹,深深烙印在八闽大地。他们以国家级非遗“永春纸织画”“剪纸”为文化根基,以VR模拟、互动科技为创新羽翼,更以原创IP“小刺猬球球”为贯穿始终的情感纽带,探索出了安全宣传的新范式。
当实践的星火点燃八闽沃土,当“护泉共筑反诈墙,聚力同守无毒乡”的青春誓言在安溪城东社区回荡,当改编歌曲《禁毒反诈进行时》唱响邻里中心——“毒品伪装的酷,其实是坠落的毒、网络世界里要警惕诈骗的角度”——这不仅是歌词,更是队员们用文化自信、科技创新、青春担当书写的“强国使命”答卷。这支年轻的队伍,证明了新时代的安全宣传可以如此有根(文化)、有智(科技)、有爱(IP)、有效(精准协同),让强国使命在基层沃土绽放出最动人、最富特色的青春光彩!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旅游学院刺桐花护“泉”队 王燕妮 陈苑芳 廖世昌 上官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