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美术系学子赴龙南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围屋客韵绘新卷,青行织富启新篇: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美术系学子暑期“三下乡”实践在龙南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力创新发展,探索客家传统工艺的当代转化路径,挖掘其文化内涵与社区经济激活潜力,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美术系结合了思政教育,以“围屋客韵,青行织富”为主题,于7月5日至7日,在赣州市龙南县开展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
在关西围景区,织带非遗传承人黄竹英现场讲解了织带技法,经纬交织间传递客家族群迁徙的密码。参访世界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在文化馆工作人员赖文艺老师学术导览中,系统梳理织带与客家迁徙文化的共生脉络。
次日,栗园围蓝染传承人李洁春开创性展示“靛蓝织带”融合工艺,通过24道染制工序使传统纹样呈现水墨晕染效果。实践队赴杨村拜访耄耋之年的织带传承人赖淦妹,在现场展示技艺时,赖淦妹老人动情地说:“党是亲生母,养育了我,就是到了一百岁也不会抛弃我,我愿意做个小小的螺丝钉来报答党的养育恩情。”其指尖流淌的不仅是百年技艺,更是一代匠人对家国的赤子情怀。
此次"三下乡"活动,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美术系学子们深入赣南围屋,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与学习。赖淦妹老人"甘为螺丝钉"的赤子情怀,让队员在织纹密码中读懂文化自信;蓝染织艺的匠心碰撞,启迪青年以设计赋能乡村振兴。通过此次实践,青年学子们在触摸文化根脉中厚植家国情怀,于社会课堂中立志做新时代非遗守护者,实现思想淬炼与实践成长双丰收。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份责任与担当,继续在传承和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
蔡卫红、王艺霖、陈心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