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大首创“韧性思政”育人体系 为农业强国培育“知农爱农”新农人
面对新时代农业强国建设的战略需求和涉农高校思政育人工作面临的挑战,四川农业大学何思妤教授带领的教学团队,锐意改革创新,首创性提出并践行以“韧性思政”为核心的教学改革体系。该体系通过理念、模式、机制三重维度的系统性创新,着力破解思政育人应变性不足、实效性不强、系统性不够等难题,致力于培养“强政治、铸农魂、厚情怀、勇担当”、具有服务农业强国建设思想韧性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成效显著,引起广泛关注。
(何思妤教授团队推广育人改革成果)
改革的核心在于提出“价值—课程—结构—机制”四位一体的“韧性思政”育人新理念。“这一理念将生态韧性治理理论创造性融入高校思政育人实践,”何思妤教授介绍道,“它既强调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价值核心的刚性引领,确保育人方向不偏;又通过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特色化、育人资源无界化、教学手段数字化、育人机制融通化‘四化’改革举措,增强育人体系的‘韧性’——即面对复杂环境时的适应性、抗压性和可持续性,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富有韧性、生机勃勃的知农爱农思政育人新生态。”这一理念精准对接了国家战略需求与学生成长成才的个体期待。
四川农业大学何思妤教授团队推动的“韧性思政”改革,通过理念创新引领方向、模式创新优化载体、机制创新保障长效,构建了一个目标精准、层次分明、富有韧性的思政育人新体系。该体系显著增强了思政育人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激发了学生知农、爱农、兴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培养更多政治坚定、情怀深厚、能力突出、勇于担当,能够适应并服务于农业强国建设复杂挑战的新型农林人才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这一创新实践,为新时代涉农高校思政课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川农大方案”。(冯义强、黄岑玥、易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