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彭水:银梭穿行乌江畔 苗乡盛装启华章
“红太阳,照山岗,银色的高铁山间飞翔……”近日,渝厦高铁重庆段贯通发车,一列承载着重庆彭水苗乡儿女“高铁梦”的“复兴号”,伴随着悠扬苗歌缓缓驶入彭水西站。
站台上,身着节日盛装的苗族同胞载歌载舞,用最热情的礼节迎接这期盼已久的“山外来客”。自此,乌江画廊畔的彭水,正式融入全国高速铁路网。
文旅“心”服务苗韵迎客情更浓
走出彭水西站,一座“彭水文旅咨询服务站”出现在眼前。这座服务站虽只占地20个平方,但却是西站链接彭水全域旅游景点的“心脏”。
“我们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交通接驳、景点推介、线路规划等服务,可以说只要游客下了高铁有任何问题,基本能在这儿得到帮助。”县文旅委副主任陈琳介绍,当前,彭水文旅正推动高铁站至景区公路沿线和景区内部服务体系升级,完善景区水、电、气、讯、网等基础设施;同时,定期开展涉旅从业人员全覆盖培训,全面提升景区、交通、餐饮、住宿、购物、医疗、娱乐等文化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水平,营造“家家助游,人人好客”的旅游环境。
在郑件洋芋饭庄,墙上是彭水美食宣传海报,桌上是景点宣传手册,店员身着苗族服饰,唱着“娇阿伊”欢迎来客。老板郑件说:“几个月前,县文旅委邀请国家非遗传承人任茂淑为我们企业开设了非遗表演课堂,现在我们店里每个人都是‘娇阿伊’了。”
若是游客搭乘了出租车或网约车,也将会受到师傅们“狂轰乱炸”般的“安利”。“走在我们彭水,遍地都是5A、4A景区,保你走哪儿都有的玩!”“美食的更是三天都吃不完,郁山三香、太子豆花、嘟卷子、涪翁烧白、郁山擀酥饼……”
彭水文旅委始终认为,打通游客服务的“最后一米”需要人人参与。从高铁站开始,到彭水的大街小巷,无论是餐饮店、出租车,或是路过的居民,大家都能热情地迎上好客的笑脸,举起指路的手,以苗乡儿女的行动,递出最生动的文旅名片。
交通织“新网”畅联苗乡达四方
高铁驶入苗乡,为彭水的交通网络带来了新变革。目前,彭水西站外不到100米处的公交车站点,已接入公交线路3条,景区专线1条,线路贯通彭水县域老城、新城、景城,可直达蚩尤九黎城、阿依河、摩围山等景区,做到5分钟到九黎城,10分钟到县城。同时,站外还划分了出租车、网约车专用停靠点,为游客提供多样化出行方案。
“我们每天都会根据后一日的高铁时刻表做好班车发车规划,并通过线上平台同步分享至县域各相关客运企业,以‘专班运营+滚动发车’形式保障游客出行。”县交通局党委书记、主任廖燕峰介绍,在班车运营上,彭水县准备了常态运行班车12辆以及应急班车8辆,为完成大批量客运任务提供运力保障。
为进一步扩大高铁站交通辐射网,彭水县积极联动黔江、武隆、酉阳、秀山等区县,开通多条跨县域的旅游交通线路。在彭水县周家寨,游客可乘坐景区连通班车,仅用时10分便可直达酉阳县龚滩古镇,相比于以往“走高速”路线,节约用时约30分钟;在彭水西站,游客不日可乘坐新投入使用的舒适型9座新能源电车,直达酉阳桃花源。
“一江二铁”启新程“世界苗乡”绽华彩
机遇在前,坐拥“一江二铁五高速”的彭水,迈出的每一步都坚实有力。
彭水现有阿依河(5A级)、乌江画廊(4A级)、蚩尤九黎城(4A级)、摩围山(4A级)等核心景区,其中阿依河以漂流和喀斯特地貌闻名,乌江画廊被誉为“千里乌江,百里画廊”精华;连续举办14届“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和“水上运动大赛”,入境过夜游客增长25倍;推出8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特色农旅融合之路”获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打造苗艺馆、苗医药馆、苗绣馆等文化载体……据统计,2024年,彭水接待游客28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50亿元,文旅产业占GDP比重超7%。
依托生态优势,彭水深挖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动能。2024年,彭水红薯全产业链产值达20亿元,开发晶丝苕粉、酸辣粉等10余种产品,制定地方标准并入选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案例;推出“八个一”生态产品,包括年产1亿罐的“不老泉山泉水”、苗乡蜂蜜、白茶等,其中“不老泉山泉水”远渡重洋,销往30余国。
从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到细致入微的旅游服务,从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到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彭水正以高铁开通为契机,全方位提升“吃住行游购娱”要素品质,加速释放苗乡魅力,热忱欢迎四海宾朋。(陈鑫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