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乡伴×恩派:“理想者之会”落幕,聚焦“刚需创生”激发社会创新深层动力

2025-07-01 13:11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暴雨倾盆的红窑场,有人为演讲者撑伞挡雨,有人举着手机录像任由雨水滑落……伞沿滴落的互助、带泥点却闪光的坚持,这一幕“雨中共振”,让抽象的“理想”具象化,每个躬身倾听的身影都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理想的火种,从不惧风雨淬炼。

6月27日至29日,首届“理想者之会”在江苏昆山计家墩理想村举办。活动由乡伴集团与恩派公益共同主办,以“刚需创生”为主题,用 2场主论坛、20场平行分论坛、9场特别活动、4场自由交流,共计43场内容将乡村场域转化为“无天花板的社会创新实验场”。来自教育、科技、投资、公益等领域的500多位社会创新实践者齐聚于此,共同探索解决社会核心刚需的可持续路径。

活动举办地计家墩理想村,是一个距上海1小时车程的村落,曾因整村搬迁沦为“空心村”,乡伴集团用十年将其从“空心凋敝”蜕变为“乡村振兴样本”。大会主论坛选址村内始建于1976年的老窑场,斑驳的红砖墙下,是AI 赋能、残障就业、银发经济等议题的思想碰撞。

老龄社会专家梁春晓直言,“银发经济不等同于养老经济,所有产品都需为老龄化重新设计”;微软朱益铭提出“一人创业”模式,“AI让单人+技术=全能团队,实现公益创新垂直增长”;厨尊创始人许承俊分享残障就业实践,“尊严重建始于一顿饭的温度”;长江商学院朱睿呼吁企业,“因义而利——利他思维是商业长青的新杠杆”。 助盲跑者宋海峰分享十年陪跑马拉松的心得:“专业是把握‘恰到好处的距离’,助盲不是牵引,而是赋能。” 教育投资人王凯峰强调商业模式优先性,“流量要为价值买单,而非让价值追着流量跑”……

现场更是落地 “真金白银”的支持,渣打中国“Futuremakers社会企业助力计划”揭晓7强名单,7家优胜机构获150万元发展基金,涵盖无障碍旅游、乡村儿童性教育等领域。

同样吸引人的还有20场平行分论坛,在理想村各个开放式空间展开,向着社会痛点纵深掘进,覆盖社区服务商业化转型、公益与金融融合、民宿与农业双向赋能、社区营造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激活社区、青年多元就业、宝妈群体经济价值转化等前沿话题,全方位回应“刚需创生”主题。

既有聚焦乡村运营市场化转型的“乡村振兴,要画出来,更要干出来”,也有探索心智障碍者托养服务自造血路径的“从 1到 N:心智障碍者社区化安置自造血发展的破局”;既包含“AI +数智化养老助餐降本增效执行标准及解决方案”的 AI赋能议题,也涉及 “感知与察觉之用户思维”“艺术梦背后的经营路”等方法论探讨。

值得关注的是,精心策划的9场特别活动,亦覆盖生命教育、文化传承等“隐性刚需”领域。“进击的死亡 --死亡教育体验式工作坊”打破死亡禁忌,通过 “死亡十四问”等沉浸式体验,引导公众直面生命终点的尊严与选择权;“让文物慢些走”则将文物修复从“国家经费依赖”转向 “公众精神文化需求”,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激活历史认同的蓝海市场;“计家墩小动物友好公益展”以“人宠共生与社区温度”为核心,通过救助案例展、社区标准科普等互动,将小动物友好升级为可复制的社区生态模型。

回顾这场盛会,打破了传统论坛的理论框架,所有内容均以“如何创造可留存的刚需解法” 为轴心。不仅以各种议题解码社会创新,更是以雨幕中的伞海等画面,刻画出理想者“明知风雨来,仍向光而行”的精神底色。

乡伴集团董事长朱胜萱表示,“这场盛会既是理想村与理想者精神的基因共振,更是乡伴以社会创新为切口的跨界破圈创新实践。乡伴十余年乡村文旅实践,意识到传统乡村文旅模式渐入困境。为破局,我们正探索“理想村+X”的创新路径。计家墩理想村本身是社会创新的典范,如今在原有硬件基础上,正通过软件升级寻找新机会,吸引数字游民、创新创业者和超级个体等新力量加入。希望借此大会,推动更多跨界思维激活乡村潜能。”

恩派创始人吕朝认为,“理想者之会不同于传统的乡村振兴或公益论坛,聚焦‘刚需创生’,要求参与者必须提出具体社会问题,并通过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解决。大会通过去中心化设计,汇聚了多元创新力量,探索城乡问题的创新路径。同时,我们呼吁关注经济转型中的细分刚需,如银发经济、心智障碍者托养等新兴领域。”

据悉,乡伴与恩派计划将“理想者之会” 打造为年度盛会,让理想村继续作为社会创新的实验场和承载地。当最后一场分论坛结束,理想村内小河潺潺,这片承载理想的土地,正以更开放的姿态等待新一批创变者播种可能。而随着大会落幕,“刚需创生” 的理念也已从江苏昆山计家墩理想村辐射至全国。

【责任编辑:徐海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