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卷烟厂: 我和创新有个“约会”
近日,在山东中烟工业责任有限公司青岛卷烟厂“两个全力”目标引导下,青岛卷烟厂卷包车间组织青年职工开展创新项目分享活动,以创新为题激活班组青年一池春水。活动邀请近期在地市级项目发布会上获奖的创新先锋,各自以创新创效项目为蓝本,讲解如何从日常生产中捕捉改进灵感,如何以持续优化创新推动生产工作质效提升。
激活一池水风正好扬帆
郑霖霖:小改进中有大作为
创新并不一定是大动作,调整一个零件角度、优化一个部件结构都有可能改进设备、提高效率。在与团队一起研究降低中速细支包装机小包透明纸缺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主要质量缺陷为透明纸包装不完整,接下来对整个生产流程排查研究,发现商标纸输送不畅是关键影响因素,通过调整商标纸输送到位挡板,确保商标纸推入过程中无阻力,最终避免透明纸质量缺陷。创新并没有想象中的困难,只要肯琢磨,多留心设备异动,踏实做好手头的“小改进”,就能为“两个全力”做出贡献。
王友乐:深挖问题勇于创新
前段时间,非常荣幸作为QC发布人,参与到公司组织的QC成果交流活动中。在ZB48机型烟支链条快速调整的项目中,我深刻体会到创新源于对细节的持续打磨。当我们在生产线上发现链条调整耗时过长的问题后,团队没有停留在表面维修,而是通过多次现场观测,最终锁定张紧机构的设计缺陷,最终研制出快速调整工装。这看似简单,实则是经过3轮原型测试、对比了5种方案后的最优解。创新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藏在每个愿意深挖问题的眼神里,落在每双敢于改造设备的手上。这种从实践中长出来的创新力,才是支撑“两个全力”最扎实的根基。
周冰:每个人都是创新的“主力军”
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车间中的创新之路,从师傅们改良设备与工具,到生产全链条自检自控体系的建立,每个创新成果都是来源于日常,工作时一些细微的发现与感悟要及时积累,并通过创新加以实现,最终让工作更加高效。创新没有预备队,所有人都是主力军,我们青年职工要在岗位中不断学习与思考,为“两个全力”贡献一份力量。
有所思有所悟有所行动
徐韩兴:通过这次分享会,结合在ZJ112、ZJ116等机型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技术创新带来的改变。我将秉持“质量为本、效率至上”的理念,在确保生产质量与设备稳定运行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节能降耗的创新方法,在设备维护、效率提升等环节贡献创新智慧,为“两个全力”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修瑞超:我们既要传承工匠精神,也要发挥青年人的创新优势。以我当前工作的PROTOS-M5卷接机组为例,其高精密性是质量保障的利器,同时也会使其保养过程相较其他机型更加复杂,导致生产效率有所降低。如何在保证保养效果的前提下进一步缩短停机时间,挖掘设备的潜力,将是我未来的研究方向。
张璐:通过这次分享,我进一步了解到车间里的一些实用创新工作,突破了“只满足于完成基础操作”的思维定式。今后,我将立足岗位,用创新眼光审视每个操作细节,把创新思维融入日常工作,朝着“优化工作流程、提升生产效率”的目标努力,为实现“两个全力”目标注入新动力!
陈明祥:创新不仅是灵光一闪,更需通过小范围试验不断验证和优化。今后,我将学会在日常工作中敏锐捕捉改进机会,勇于提出并检验新思路,主动揣摩生产环节中的痛点,把每一次灵感都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创新举措,为推动“两个全力”持续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活动展示了卷包车间职工的创新风采,更为青年员工搭建了创新思维碰撞的平台,点燃了大家投身创新、勇于实践的热情,引领青年员工从思维突破到落地执行,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全力”目标。
下一步,卷包车间甲班将奋力搭建创新创效实践平台,不断优化创新举措,激励青年在实践中磨砺智慧、锤炼能力,让创新的“约会”不止于一次活动,使创新真正成为班组DNA,为“两个全力”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陈明祥、张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