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干部的“猝火锻钢”要诀
干部作为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能力素养直接关乎治理效能与长远发展根基。在宏伟蓝图向现实转化的重要历史关口,实干能力无疑是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定海神针”。如何培养锻造干部队伍“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真功夫与硬本领?这并非一蹴可就,唯有遵循系统化路径,方能在实践的熔炉中淬炼出经得起时代考验的实干之才。
植根思想沃土,以信念之基点燃实干引擎。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若缺乏“为何而干”的深刻觉悟,行动终会失去方向与定力。古训有云:“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唯有将信念之根深植于服务人民、奉献事业的沃土,方能激发“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磅礴内驱力。要持续巩固深化理论武装,引导干部深刻领悟创新理论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使其真正内化为判断力、领悟力与执行力。学习要避免浮于表面,需引导干部在“深学细悟”中掌握精髓,在“融会贯通”中理解内在逻辑,在“知行合一”中转化实践动能。唯有思想根基坚实如磐,干部才能在复杂局面中明辨方向,在重大考验前站稳脚跟,在长期奋斗中永葆初心,使实干之帆始终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行。
深耕实践战场,以一线磨砺铸就实干筋骨。 实干本领绝非书斋空谈可致,必在实践熔炉中百炼成钢。古人深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之理。一线实践是培养干部能力最生动的课堂,也是检验其成色的试金石。要坚定推动干部下沉基层、奔赴发展主战场、扎根维护稳定最前沿,在直面群众诉求、处理复杂矛盾、应对突发事件的“热运行”中砥砺担当之肩。鼓励干部勇挑重担,在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科技创新、风险防范等关键领域主动“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唯有历经风雨洗礼,方能在“热锅上的蚂蚁”体验中锤炼出精准识变之智、科学应变之策与主动求变之勇。此等“事上练”的硬功夫,绝非温室培育所能企及,干部也正是在一次次直面挑战、攻坚克难的淬炼中,增长真才实学,锻造出堪当大任的钢筋铁骨。
厚植制度沃土,以良法善策滋养实干生态。 实干精神的蓬勃生长,离不开适宜的制度环境与组织保障。“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好的机制如同阳光雨露,能激发干部潜能,让实干者脱颖而出、有为者扬眉吐气。要树牢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用人导向,以实际成效作为评价干部的“硬杠杠”,让那些默默耕耘、踏实肯干、业绩突出者获得应有的尊重与晋升通道。需完善精准考核与容错纠错机制并行,科学评价干部在推动发展、创新中的贡献与风险担当,对探索中的无心之失给予包容理解,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同时,营造“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性生态,使干部队伍在制度的精心涵养下,竞相迸发出锐意进取、奋发作为的蓬勃活力。(戚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