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盆景调研”提高为民服务实效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调查研究是方法论,是推动解决问题、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只有沉入基层、融入群众,才能拨开浮云见真章。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作为提高为民服务实效的重要抓手,始终把心贴近群众的脉搏,让调研成果化作惠民的春风,在深入调查研究中为民服务办好事、成大事。
端正调研态度,扎根群众土壤。调研如同一面镜子,照见的是干部的作风与初心。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要常态化走访群众,才能听到群众最真实的心声。开展调查研究不是“规定动作”,而是干部作风形象的“展示动作”,干部“接地气”才会让群众卸下心防、吐露真心。要经常性到基层一线去,把板凳搬到村口大树下,把笔记本记满灶台边的家常话,把问题清单变成田间地头的任务表,让数据背后的面孔清晰起来,让表格里隐藏的故事生动起来,让汇报中缺失的细节丰满起来。通过实施“身入心至”的调查研究,广大党员干部以真诚换真心,在调查研究中构建起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连心锁”。
优化调研方法,提升服务精度。只有方法对路,才能事半功倍。调查研究实践中,我们往往发现用“线上问卷”征集意见,收到的多是寥寥数语的“填空题”,群众的真实想法、急难愁盼问题不愿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实际上体现的是群众对“问卷调查”方法的不认可、不信任。所以,必须优化调研方法,在形式设计上要突出可操作性、便利性、实效性,同时要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诚意。总的来说,调研方法必须与群众的需求结合起来,掌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功夫,既见森林又见树木,既观全局又察细微,既接天线又接地气,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让调研的“技术含量”转化为服务的“民生含量”。
深化成果运用,确保惠民实效。调研的终点不在报告成册,而在落地生根。成果转化不能止步于“发现了什么”,更要回答“解决了多少”。只有当调研成果真正转化为决策部署、制度文件、发展效益,调研才算真正接了地气、有了底气、聚了人气。要建立“调研、决策、落实、反馈”的完整链条,健全跟踪问效机制,通过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节点化督办,让每一条建议都有责任人,每一个问题都有进度表,每一项举措都有回头看,推动调研成果落地生根,确保调研的“含金量”变成群众的“幸福感”,在实践沃土中培育执政为民的丰硕果实。为民造福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广大党员干部要着眼成果转化开展深入调研,让初心使命在躬身实践中绽放出时代光芒。新时代党建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以创新思维推动质量提升。“四则运算”是提升党建效能的有效方法,“加法”就是要增添新动能,“减法”就是要去除旧束缚,“乘法”就是要放大示范效应,“除法”就是要破除发展障碍,这是优化工作路径的有效举措、激发组织活力的重要抓手。要准确把握“四则运算”的内在逻辑,在实践中融会贯通,让党建工作更有活力、更富成效、更具魅力。
善做“加法”文章,为党建工作注入源头活水。党建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地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拓展载体,做“加法”不是简单叠加,而是要在保持本质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增添新元素、开辟新渠道、构建新平台,让党建工作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新颖、效果更显著。要在资源整合上做“加法”,汇聚各方力量,统筹各类资源,搭建共建共享平台,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要在方法创新上做“加法”,探索“互联网+党建”新模式,运用新媒体技术,丰富表现形式,增强吸引力感染力。要在服务内容上做“加法”,拓展服务领域,细化服务项目,满足多元化需求,提升服务质量。
勇做“减法”文章,为党建工作卸下不必要负担。精简高效是提升党建效能的内在要求,让党建工作轻装上阵、提质增效。事实上,减去的是负担,增加的是活力;减去的是虚功,收获的是实效;减去的是繁琐,赢得的是认可。要在工作流程上做“减法”,优化审批程序,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办事效率。要在考核评价上做“减法”,科学设置指标,简化考核程序,突出实绩导向,让干部有更多时间抓落实。要在活动安排上做“减法”,控制活动频次,提高活动质量,注重活动实效,确保每次活动都有意义、有收获。
巧做“乘法”文章,为党建工作激发倍增效应。党建工作的成效不仅取决于投入多少,更在于如何发挥杠杆作用。做“乘法”就是要通过示范引领、品牌带动、资源整合,让党建工作产生几何级数的放大效应。要在示范引领上做“乘法”,培育先进典型,推广成功经验,建立示范点,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要在品牌创建上做“乘法”,坚持一单位一特色、一领域一品牌,挖掘特色亮点,培育党建品牌,持续扩大影响力,推动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要在资源整合上做“乘法”,推动跨区域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形成工作合力,产生协同效应。
敢做“除法”文章,为党建工作破除发展障碍。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破解难题是提升党建效能的关键。做“除法”就是要以问题为导向,破除制约党建发展的思想障碍、机制障碍、能力障碍,重点除去思想上的藩篱、机制上的梗阻、能力上的短板。要在思想解放上做“除法”,更新工作理念,克服畏难情绪,增强进取意识,激发创新活力。要在机制创新上做“除法”,破除制约发展的条条框框,建立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做好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在能力提升上做“除法”,着力克服“本领恐慌”,加强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注重经验积累,促进能力跃升。(姚鹏 严红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