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低碳日 南岸生态环境局倡议全市居民减 “碳”添 “绿”
今年6月23日至29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6月25日,全国低碳日当天,重庆市南岸区生态环境局召开第二季度生态环境保护新闻发布会。
会上获悉,长江南岸段寸滩国家考核断面水质类别稳定达到Ⅱ类(优),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为100%,长江南岸段寸滩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连续5年保持Ⅱ类(优),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耕地安全利用率均达100%,重点企事业单位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规范处置率达100%,“无废城市”建设指标达A档,累计建成“无废城市细胞”124个。
在治水方面,南岸区2025年已开展污水处理厂水质监测26次,地表水水质监测79次,完成4条河流(段)169公里河道管理范围划定,常态化推进河道“清四乱”,核查整改河湖卫星遥感图斑67个,入户450家企业调查污水排放情况,全面消除城乡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更新改造管网126.3公里,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达74.4%、提升5.3个百分点,城市、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98%和85%以上。
在治气方面,南岸区督促涉气问题整改1100余个,实施重点行业减排深度治理,推动50余家企业废气治理设施和9家酒店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升级,指导360余家涉废气工业企业更换活性炭等污染物吸附材料510余吨。
在治土方面,南岸区加强污染土壤防治,2025年上半年开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3起,实施地块风险评估3起,完成16个优先监管地块管控,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为100%。
在治废方面,南岸区今年以来,督促指导危废产生单位申报管理计划1387份、年报1355份,办理跨省转移3次,通过巴渝治废平台处置各类预警3800余件,全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67.6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7.5%,危险废物填埋率降至0.02%,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2.94%、88.89%,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无害化处理率实现两个100%。
在治塑方面,南岸区在全区428个快递网点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站463家、废弃农膜回收网点22个、农药包装回收站点29个,全区寄递企业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量减少60%,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率98.39%,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率100%。
在治山方面,南岸区提质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5400亩,新增城市绿地面积60万平方米,完成“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调整,复垦近1000亩闭矿区,建成南山猛禽保护、南山植物园两大生态科普基地,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8.1%(含横向生态补偿)。
在治岸方面,南岸区恢复河滩地5平方公里,腾退岸线200米,治理消落区4.33公里、面积约0.86平方公里。
在治城方面,南岸区优化山城江都城市风貌,筑牢“会呼吸”、“有韧性”的城市生态基底。深入实施11个城市更新项目,规划综合管廊30公里,补植增绿22万平方米,海绵城市达标面积占城市建成区的44.6%,建成区绿地率达53.5%。
在治乡方面,南岸区创建巴渝和美乡村先行村1个、推进村21个,巴渝和美院落30个,农村生活污水管控率80%、卫生厕所普及率95.84%、生活垃圾治理率100%。
同时,南岸区扎实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4个、绿色园区1个。全区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比重达到100%。
此外,南岸区还深入推进川渝生态环境共治共享,与龙泉驿区修订完善结对协议,累计跨省转移危险废物924.3吨。与巴南、武隆、彭水、黔江等建立高铁联盟,主动加强协商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中,南岸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向全市居民发出绿色出行,减少碳排放;节约资源,杜绝浪费;绿色消费,践行环保理念;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参与环保,传播低碳理念;践行光盘,拒绝餐饮浪费;净山净岸,守护自然之美,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为地球减 “碳”,为未来添“绿”等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