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把脉教育方向 研学拓宽育人新路
国之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新课改的实施,“把学科打开,让课堂变大”的呼声不断加大,新课改强调,要以素养导向重塑教学,让学科向内贯通、向外联通,教师从学科意识走向课程意识,教学从学科逻辑走向学习逻辑,走向跨学科和超学科等综合学习,让知识从实践中来、回到实践中去。这无疑为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培育更多的创新人才提供了方向。其实,在我国的教育队伍中,有些教育工作者已经凭借其前瞻性的眼光,在创新教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甘肃临夏州松鸣大中小学岩劳动教育基地服务中心康峰就是其中之一。
专注教研融合,促进教育发展。康峰是一位正高级教师,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中国科技辅导协会”会员、“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先进个人”、教育部“全国百姓学习之星”、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百姓学习之星”、甘肃省最美科技人、甘肃省自制教具能手、白银市骨干教师、白银市优秀班主任、白银市第三批创新人才等荣誉。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他始终顺应时代步伐,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2017年9月,康峰作为负责人完成了甘肃省“十三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改下创新教具的开发与应用》;2020年12月,担任甘肃省“十三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疫情下有效推进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的第一参与人;2020年9月,担任甘肃省“十三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自制创新教具在理化教学中的应用探究》的第一参与人。
在这些科研项目的基础上,康峰取得多项教育研究成果奖。他研究的《模拟潜水艇沉浮演示器》获第二届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研成果一等奖;《中学理化实验教学与自制教具》获白银市第九届基础科研成果三等奖;《色光的合成演示仪》获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实用新型简易透镜合成演示仪》获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水透镜眼镜的设计与制作》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世界创造力银奖;《水透镜及水透镜眼镜的设计与制作》获甘肃省青少年科技 创新大赛一等奖;《一种钢琴自动翻页支架》获世界发明金奖;《一种盲人独立泡茶多功能茶具》获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一种多边形动态演示仪》获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申报了《一种溶液导电性测量用蒸馏水添加装置》、《一种溶液导电性测量用仪器清洗设备》、《松鸣岩中国式现代化学生劳动实践综合基地 Logo商标》、《啤特果存储技术》及《摘花椒技术》等 5项国家级发明专利。
除了创新发明,康峰还在2021年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简论》中担任副主编,负责编写了第四章、第五章的内容(共计8.9万字) ,在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8篇,受到广泛好评。
康峰在教育岗位上踏实钻研多年,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撑。他获得的众多荣誉,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肯定,更体现了他在教育创新方面的突出贡献。他的工作成果,为教育事业发展增添了动力,也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开展研学实践,健全德智体美。松鸣岩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研学实践基地是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重点打造的教育创新项目,自2022年11月启动建设以来,先后挂牌 “松鸣岩中国式现代化学生劳动实践综合基地”、“临夏州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临夏州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并于2024年3月正式启动运营。
基地的建设理念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旨在通过沉浸式、体验式教学弥补传统课堂教育的不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自2023年3月起,基地陆续开展多期研学实践活动,覆盖临夏州及周边县市区大中小学生,康峰作为基地专家,研究设计了“红色教育 +科普探索 +文化体验 + 劳动实践”的多元化课程体系。
和政县西关小学“游家乡、知家乡、爱临夏”主题活动中,学生通过参观VR党史馆、聆听革命故事,深入了解临夏地区红色历史。基地结合当地 “古动物化石之乡”、“花儿之乡”等文化特色,开发《和政化石文化之旅》《花儿民歌传唱》等课程,将地域文化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谢家坡中学、关滩沟小学等学校的学生走进VR科技体验馆,体验“VR消防”、“VR飞行器”、“VR奇幻滑雪”等互动项目。通过动手操作手摇发电机、水透镜实验装置等教具(部分教具由基地服务中心主任康峰团队自主研发),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物理原理,打破“书本知识”与“现实应用”的壁垒。
例如,康峰团队研发的《水透镜眼镜的设计与制作》教具,曾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成为基地科普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基地农业馆开设“水果皇后草莓”种植课程,学生通过翻土、育苗、采摘等环节,体验农耕劳作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
工业馆的“机械组装与维修”课程,则让学生学习基础钳工技能,培养工匠精神。2023年数据显示,基地全年累计开展劳动实践课程超200场次,参与学生达8万余人次,逐步形成 “劳动教育常态化、实践课程特色化”的育人模式。
青少年国防教育中心通过展示退役军事装备、开展“重走长征路”模拟体验等活动,向学生普及国防知识。在“九一八”纪念日、国家安全教育日等节点,基地联合当地驻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累计接待参观学生超3万人次,成为临夏州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
在康峰的指导下,松鸣岩研学实践基地的运营,不仅是教育模式的创新,更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通过“课程研发 +实践体验 + 评价反馈”的闭环模式,构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生态。临夏州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地的建成填补了全州综合实践教育的空白,为落实“双减”政策、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实践样本。例如,基地开发的《劳动教育实践手册》,将学生参与劳动的时长、技能掌握情况等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推动“五育并举”从理念走向实践。
这些工作成果仅仅是康峰成绩的冰山一角,他除了完成科研和教学工作,还承担着辅导青年教师的任务。
他辅导的青年教师陈海龙,其主持的课题《教师培训本土化与培训师专业化研究》,2016年9月通过省级鉴定,2016年被评为白银市骨干教师,2017年4月获甘肃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被评为优秀辅导员。
他辅导的青年教师张锐,2013年4月获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并获白银市市长奖。
他辅导的青年教师何黎,2014年4月获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开展培训讲座,先后被白银市科协聘为白银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委,受甘肃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邀请为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作报告,在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举办2020年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组织工作者、科技辅导员和骨干教师培训讲座,被邀请为甘肃省科技辅导教师授课等等。
从实验室里的创新教具到基地中的沉浸式课堂,从单一的教育场所到“教育 +文旅 + 经济”的复合生态,康峰通过多年的不断探索,不仅为千万学子搭建了成长的舞台,更勾勒出一幅“以教育促发展、以实践育新人”的时代画卷。随着越来越多学生走进基地、触摸真实世界,素质教育的种子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孕育出更富生命力的未来。(舒铭泽、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