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条协同推进创业培训--从招生、教学、监管、后续服务、项目落地的闭环实践
湖南省新邵县为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积极开展民生补短提质工作,切实做好创业培训赋能创业者,有效开拓培训学员创业意识,提升创业知识和技能,促进创业带动,从招生、教学、监管、后续服务全链条协同推进创业培训,力求使培训学员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学有所创。
精准招生,构建“项目推介+乡镇社区动员+分类筛选”的生源组织链条。一是通过短视频、宣传册、创业培训招生公告、微信群培训开班公告等多渠道、多方式、多层次广泛宣传培训政策、内容、要求、具体办班信息等内容。二是以乡镇为网格,依托乡镇人社专干、村(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组长,建立“乡镇—村—组”三级联动摸底培训需求的摸排机制,通过就失业登记、入户走访、微信群公告、村村通广播等方式,动态收集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待业青年、初创业者等群体的创业意愿和创业意向类型,发放《培训学员入学登记表》,建立包含基本信息、技能基础、创业(就业)方向、培训需求的《创业培训生源信息台账》。三是因人施教,分类培训。培训机构与乡镇人社专干联合开展“培训学员分类筛选”,重点考察培训意愿、就业创业经历、技能与知识、创业设想,培训需求,分类组织培训。分类指导零基础学员想创业、创办传统企业6个月以内、创业6个月以上,想改善企业管理的创业者,对创办互联网企业、企业互联网化转型的创业者参加GYB、SYB、IYB、网络创业等培训。
灵活选择场地与优化师资配置,打造“实战导向+本土适配”的教学链条。一是就近培训,方便学员上课。就近选择室内面积50平米左右、宽敞明亮,有投影或电子显示屏、桌凳可移动,室外方便停车的场所,如村活动中心、闲置的学校等场所,即满足教学要求又贴近学员。二是多元化师资配置,针对新邵创业培训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从全市聘请优秀创业培训讲师10余名,建立长期聘请协议,加上本地10余名讲师,选拔10余名教学服务班主任,丰富“外来+本土”双导师和班主任师资库。三是建立“学员评分+培训成效”双考核机制,实行师资库动态调整。学员结课后对师资授课满意度打分(低于80分需整改),同时跟踪学员年度内创业行动(如是否开通网店、完成首单交易),将转化率纳入教师绩效。
强化过程监管,压实监管责任链条。一是全流程实时视频监管,每班配备授课教师和管理班主任,所有培训课必须实时分享上课视频,安排工作人员负责视频监管上课时间、上课内容、培训人数及人员,对有缺勤的、上课秩序不好、时间不足、内容严重偏离的及时联系班主任及培训机构进行“电话提醒或警示”,并建立视频监控登记表,视频保留不低于5年。 二是现场抽查,核对学员人数、身份,了解学员培训情况和反馈,并进行现场抽查登记记录。三是加强培训补贴资金审核。对培训机构申报的培训结果及补贴资金实行“三审三核”,审学员身份(是否为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等补贴对象)、审培训过程(后台学习数据、线下签到表、实操记录)、审创业成效(提交创业计划或网店截图)。
组建专班服务创业项目,优化后续服务链。第八期网络直播创业班班主任了解到4名学员创业意向强烈,于是组建3位创业服务人员全程参与项目筛选、信息收集、政策指导、直播带货操作细则指导等服务,确定筹建一家短视频拍摄、制作、宣传以及直播带货等业务的传媒公司,已完成选址、组建团队及分工等,后期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对培训学员继续进行跟踪服务。
我县通过全链条协同推进创业培训,提升创业服务能力,已完成创业培训399人,为全年任务的80%,其中44人已实现创业,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为我县创业带动就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隆青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