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安全生产月 集体亮相 快来内江国际会展中心探秘这些应急救援硬核装备

2025-06-18 15:31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6月16日,2025年四川省“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在内江国际会展中心举行,阵列式边坡雷达、“涪城一号”SAR卫星模型等一批高精尖装备集体亮相,引来群众频频驻足拍照留念。

科技赋能救援

在应急装备展示区,中国电建成都院带来的阵列式边坡雷达系统正在模拟运行,该系统基于合成孔径与差分干涉技术,通过发射电磁波穿透边坡,经反射接收后可实现亚毫米级变形测量,能对露天矿边坡、水电库岸等实施大范围实时监测与灾害预警。

“0.1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粗细,这是我们监测滑坡体的精度。”现场技术人员介绍,在“2.8”宜宾筠连救援中,该系统持续72小时“盯防”滑坡体,配合滚石雷达系统成功预警三处潜在危险区,现场救援人员在垮塌前全部安全撤离,成功实现零伤亡。

大型无人机展示

“涪城一号”作为绵阳制造的西部首颗SAR遥感卫星,其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2.8”宜宾筠连山体滑坡灾情发生后,“涪城一号”凭借雷达卫星全天时、全天候成像的独特优势,于次日凌晨成功获取空间分辨率为1米的SAR卫星数据影像并完成数据处理,第一时间将数据分发给四川省应急管理厅、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等单位,帮助救援人员及时掌握灾区最新动态。

锋行SAR22侧扫声呐系统展示

除了这些“战功赫赫”的装备外,现场各类高精尖的应急救援利器同样吸睛。四川省应急救援总队带来的多级扩展通信指挥车车身可横向延展形成模块化指挥舱,搭载的卫星通信系统与5G中继设备,能在灾区通信“孤岛”状态下迅速构建天地一体通信网络。内江市应急局带来的锋行SAR22侧扫声呐系统,通过发射声波对水下环境进行扫描,能精准探测水下障碍物、沉船残骸等目标,为水域救援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这些装备以“科技+救援”的组合形式,彰显了应急救援领域的创新突破。现场市民黄丽君表示,当科技成为救援现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钢铁侠”,人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便多了一份从容与底气。

【责任编辑:徐海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