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以改革精神提升发展成色
发展之路无坦途,改革征程多风雨。改革精神不是敲锣打鼓的应景文章,而是要直面挑战、因地制宜、久久为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员干部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心骨”,要将改革精神融入血脉、化入日常、践入细微,挺起改革担当、激活创新思维、保持实干韧劲,真正让发展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特色更明,确保始终在时代的浪潮中校准航向、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筑牢信念根基,增强改革定力。作为党员干部,要围绕提升发展成色,确保信念不减、力度不降、方向不偏。要深学理论,在学原文中悟原理,在悟原理中强担当,让精神融入于内心成为思想认同。要树牢群众观念,始终把“群众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改革标尺,多听田间地头的大实话,多看厂房车间的真需求,让政策设计更符合人民群众的共同期待,用初心使命的“灯塔”照亮航程。
锤炼实干本领,激发改革活力。党员干部既要善于以系统思维统筹全局,又要善于在产业升级中打通堵点,这就需要不断提升抓发展的能力。要增强学习本领,主动钻研数字经济、绿色转型、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等新课题,把政策文件中的“硬条款”转化为推动发展的“金钥匙”。要锤炼攻坚能力,面对提振经济活力、优化治理环境、提高基层服务水平等复杂任务,善于整合资源、创新方法、凝聚合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涵养专业精神,在产业规划中算好账,在民生工程中做实活,在风险防控中织密网,用过硬本领让各项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完善制度保障,巩固改革成果。要优化激励机制,对敢于改革、善于创新的干部大胆使用,对破解难题、形成经验的典型案例广泛推广,让“改革者受益、实干者得利”蔚然成风。要完善评估体系,既看经济增长、群众增收,更重生态改善、民生福祉,用多元评价标准引导干部既做显功、更求长效。同时,要牢记“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压紧压实各级干部的责任,让发展的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群众评判。(张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