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党建红”点燃工业辣椒产业振兴引擎

2025-05-19 14:40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作为四川万源市玉带乡蒙家寨村驻村第一书记,沈洋深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基,而党建则是激活这方土地的“红色密码”。一年时间里,沈洋与村“两委”(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班子并肩作战,以工业辣椒产业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支部领航、党员冲锋、群众共富”的振兴之路。

党建引领规划,破解发展难题

初到蒙家寨时,村民对产业发展充满疑虑:“种了卖不出去怎么办?”“赔了钱谁兜底?”面对这些尖锐问题,沈洋意识到,必须用党组织的公信力打破僵局。为此,他先后组织召开村党支部“破题会”8次,组织党员群众代表赴3省5县考察,最终选定工业辣椒作为“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因其易种植、需求稳,且与本地气候适配。并制定“保底收购+溢价分成”的方案。意味着无论市场行情如何,村民种植的工业辣椒都能以一个稳定的价格被收购,这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市场风险。而溢价分成则让村民在辣椒价格高于保底价时,能够分享到额外的收益。

带着方案,沈洋和支委成员走遍8个村民小组,召开签约会28场次。在向家院坝签约时,63岁的向本泉戴着老花镜逐字核对合同,反复问:“书记,这保底价真能兑现?”沈洋当场拨通合作企业电话,让负责人视频承诺。当她在合同上按下红手印时,沈洋深知,这不仅是2亩土地的流转,更是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回归。首期就带动农户58户签约种植75亩、预计可实现增收37万元。

(工人正在成片的辣椒地中劳作)

党员带头攻坚,激活发展引擎

推广初期,沈洋带着党员骨干三次赴万源对接企业,白天跑加工厂,晚上整理数据。第三次拜访时,合作方负责人被我们的执着打动:“就冲你们这股较真劲儿,种苗每株再降0.4元!”返村后,沈洋立即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召开会议,详细讲解合作企业的优惠政策和种植工业辣椒的前景,动员大家积极参与。

(与合作方签约)

零散的“巴掌田”制约规模化种植。他提出用无人机测绘整合地块,在田间地头开“田间课堂”,把航拍图投到村委会大屏。无人机航拍精准划定40亩连片示范田,将零散的“巴掌田”拼成连片的种植图,整合为现代化种植基地。

(沈洋用无人机航拍示范田)

服务链贯通产销环节。他带领村委建立党员全链条服务体系,产前对接万源市誉衡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包销协议,打消农民种植顾虑;产中组织党员带头成立“田管服务队”,为缺劳户代耕代管;产后建立烘干房保证农民“随交随收”,减少成品损耗。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不仅解决了农户在生产、销售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也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党群联动治理,提升发展效能

沈洋带领村委创新“双链融合”机制,产业链上建成烘干车间和冷链物流,避免存储带来的鲜椒损耗;利益链上设立风险基金兜底,推行“基础工资+产量分红”。目前,正规划建设烘干车间,建立一套服务配套产业的基础设施。农户既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收益,还通过务工实现增收。

将产业发展融入基层治理,沈洋推出“辣椒积分制”,将参与集体劳动、技术培训等纳入积分,可换农资等实用物资。村民主动清扫村道,村里矛盾纠纷同比下降,辣椒地成了凝聚人心的“粘合剂”。丰收时节,村里还筹备举办“辣椒文化节”,评选“最美种植户”,增强产业发展“内驱力”。

(沈洋深入辣椒地为农户讲解示范种植技术)

通过产业平台稳定提供就业岗位30个,吸引返乡创业人才7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人。90后青年张莹参加电商培训后,组建直播团队,带动周边3个村农产品销售。“现在家门口就能干事业,比在外打工强多了!”这位新晋“乡村经纪人”的话语,道出了产业振兴带来的人才集聚效应。

党建引领产业振兴,核心在“人”,关键在“实”。蒙家寨村以生态优势为基底,通过建立“一村一品”辣椒主导产业驱动发展,结合科技赋能与帮扶政策,正加快从传统山村向现代化农业示范村转型。

【责任编辑:徐海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