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请就位!国际博物馆日,他们用美食重现顶级文物!
起猛了,居然看见@湖南博物院 用“镇馆之宝”——中国唯一的人面纹方鼎煮火锅了?云纹漆鼎成了大汉堡、商代豕形铜尊成了“烤乳猪”.....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抖音上掀起的这场美食与文博的梦幻联动,可以说是热闹非凡!
物质美食与精神粮食双修的抖音精选作者@南翔 作为发起人,戴着自己手搓的三星堆青铜面具,给众多博物院和抖音创作者们出了一道开放性“题目”——「用美食重现中华瑰宝」!
能吃的文物?这题一出,@河南博物院、@湖北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等多家博物馆纷纷借助AIGC技术,为用户献上拿手的“文物大餐”,各种稀世珍宝一夜之间都被“复活”端上“餐桌”,甚至都不知道先“尝”哪家的好。
当美食界的文化人越来越热衷“整活儿”,各种顶级文物在他们的手中被“神还原”:
先前被新华社、河南卫视等多家权威媒体相继报道“点赞”的@小邹邹,这次又与人民日报共创发布混剪视频,回顾各种被神级复刻的甜味“国宝”。
她的翻糖蛋糕版@河南博物院 馆藏“上古神兽”——妇好鴞尊,不仅把这件器物上的多种纹样雕刻的灵动而富有层次感,而且连千年锈色和青铜肌理都做到了极致的还原!
近期抖音创作者@小邹邹 的又一力作“莲鹤方壶”,复杂纹饰相互缠绕,除了考验绘画技术,还需要用上拓印功底,飞龙、仙鹤与莲花造型的动静结合,一亮相便再次惊艳众人。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小邹邹 受官方邀请来到首都博物馆,现场展示“个人技”,复刻代表作品妇好鴞尊,所有线下参展的观众们都能一睹这位“跨界”甜品师的独特风采。
同样被多家权威媒体盛赞的抖音创作者@范苏木 ,仅凭一幅画,推导出328组详细建筑数据,“爆肝”六个月,用1860块巧克力,把圆明园十二生肖海晏堂“搬”回了现实!这件特殊的巨型巧克力蛋糕,不仅重现了圆明园精妙的美学艺术,更用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提醒着人们勿忘历史。
还有更多美食界的“手作大师”也陆续加入:把明朝寺庙里的中式纹样做成蛋糕、把3000岁的猫头鹰青铜酒器做成泡芙塔,在@宗繇ZONGYAO 的美食世界,沉默的文物仿佛也有了俏皮灵魂;从青铜器上寻找拉花创意的@超级卡布达,用咖啡的香醇碰撞中式美学,“中国风永远是最牛的!”
那些尘封已久的历史,也在抖音美食创作者们的厨房中被重新讲述,万千用户们持续感受着舌尖上的文化魅力:
江湖大佬的美食乡愁、历史名场面里出现过的”隐藏菜单“,艺术系专业、热爱古董又擅长烹饪美食的@壹东古董食堂 ,在抖音开启“绅士厨房”,带领人们“用味觉穿越到过去”。
“兵马俑”吃什么?一道“秦代粟菽葵羹”,先秦的饮食习惯、秦国军粮的独特风味、疆场上的狼烟四起,都在他的柔和讲述中变得更加具象,“横扫六国”的岁月化作小火炖煮的浓稠,在舌尖迸发。
有人在复古氛围中追溯消失的味道,也有人自制小剧场,带领人们沉浸式“走进”历史。
@江小津(土豆到处去挖)总能“听到”千年前古人们的内心OS。深山中的野菜太寡淡?苗族先民的意外发现,让米汤发酵的酸汤历经1300年,依然是贵州人餐桌上的热门美味。贫苦之地也能雕琢出美味佳肴,古人的生存智慧值得世代相守。
看来文博这条赛道,硬是被这些“技术流”美食家们闯进去了,无论镇馆之宝还是小众文物,都在他们手上化成了“舌尖上的文化盛宴”,这波操作实在是妙啊~
还想解锁更多有内涵的美食大餐?抖音美食「好好吃饭大赛」正在火热进行中,一起来好好吃顿饭,用美食给心灵充个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