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硬支撑”与“软服务”双轮驱动,擘画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看铁路的使命担当
2025年是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前四个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达1947亿元,同比增长5.3%,一系列重大项目加速推进,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更是成为铁路服务国家战略的“点睛之笔”。铁路部门以“硬支撑”夯实发展根基,以“软服务”提升民生温度,在“双循环”格局中展现独特价值。
一、“钢铁动脉”重塑经济地理,西部崛起再添动能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加速建设,是铁路赋能区域发展的缩影。重庆至黔江高铁年内将建成通车,南防铁路钦州段增建二线工程紧锣密鼓推进,东、中、西三条通道格局持续完善。这些项目不仅打通了内陆与港口的“最后一公里”,更让新疆煤炭、东南亚水果等资源通过铁海联运“一单制”高效流通,2025年一季度货物运输突破50万标箱,同比增长71.6%。在广西钦州港,数字化协同平台使综合作业效率提升30%,跻身全球港口第一梯队,成为“中国智造”走向世界的跳板。
二、“柔性服务”升级出行体验,民生温度与效率并重
铁路服务的创新,正从“标准化供给”转向“需求侧定制”。长三角地区推出的13款新型票制产品,如定期票与计次票,通过“梯次折扣+灵活选择”模式,降低通勤与商务出行成本,实现“公交化”高铁出行。12306系统与移动支付、人脸识别技术的深度融合,让“中国式智慧出行”成为全球交通治理的新范式。
三、“聚焦关键”梳理未来挑战,平衡发展效率与责任
铁路高质量发展仍需破解多重命题。一方面,大规模建设需兼顾生态保护,如兰合铁路施工中的环保措施;另一方面,数字化升级需应对技术风险,如12306系统应对超大规模并发的稳定性。此外,如何通过跨境铁公联运降低物流成本,增强通道竞争力,亦是未来重点。
从钢铁动脉的纵横延伸,到服务细节的温情脉脉,铁路正以“硬实力”与“软服务”的双重变奏,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正如西部陆海新通道上飞驰的班列,铁路不仅是经济的“加速器”,更是民生的“温度计”,在时代浪潮中彰显大国交通的使命担当。(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