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仙居:构建“地图 + 科技”的现代化救援体系,解锁“数字慧眼” 锻造应急精兵
在浙东南的群山峻岭间,一场科技赋能应急救援的变革正在发生。近日,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应急管理局启动的应急救援电子地图导航培训班,通过三天高强度实训,为20余名来自专业森林消防队和7支社会救援队伍的骨干队员构建起数字时代的“生命导航系统”。
据悉,仙居县群山环抱地形复杂,宛如大自然设置的重重迷宫;溪流纵横交错,气候更是变幻莫测,在这样的环境下,传统的救援方式往往面临诸多困难,如定位不精准、路线规划不合理等,不仅影响救援效率,还可能对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在本次培训中,讲师聚焦地形图、等高线、卫星定位系统等多个关键领域,通过理论讲解与案例展示的方式,系统性提升救援人员的空间认知与科技应用能力。
首先,讲师介绍了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详细讲解了地形图的比例尺、等高线、图例等要素,让学员们掌握如何通过地形图判断地形的陡峭程度、寻找可能的救援路径以及确定被困人员的大致位置。例如,在山地救援中,通过地形图可以提前规划好救援路线,避开陡峭的悬崖和危险的滑坡区域,提高救援的安全性和效率。
随后,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示,向学员们介绍了等高线的特性和判读方法。“不同的等高线形态代表着不同的地形,如山顶、山谷、山脊等......”台上老师讲得“敬业”,台下学员听得“尽兴”,还不停的在实训笔记中标注出重点:“这条等高线间距突然加密,意味着前方有30米落差的断崖......”通过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大家明白了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峭,救援难度较大;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更适合救援队伍快速行进。
紧接着,卫星定位系统的培训则让学员们进入了科技救援的新领域。讲师从技术底层逻辑出发,系统拆解了卫星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并结合应急救援场景特性,深入阐释核心应用,道出其在应急救援中具备全时域、全空域覆盖,高精度定位,多维数据集成及轻量化易操作等优势。
通过培训,学员们学习了如何使用手机或专业卫星定位设备进行定位、导航和数据记录。他们掌握了设置目标地点、规划导航路线以及利用 定位数据与指挥中心进行实时沟通的技能,实现“定位—记录—指挥”的闭环协同,大幅提升救援响应效率与信息传递准确性。
为了让学员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培训还安排了野外实训环节。在实训中,学员们运用所学的电子地图导航知识进行实地操作,在规定时间内找到预设的目标点,并制定合理的救援路线。在这个过程中,学员们遇到了各种实际问题,但通过分工协作——如专人负责地图判读、专人操作设备、专人记录数据 ——结合反复试错调整方案,最终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目标点搜索与路线规划任务。
最后的理论考试是此次培训的重要环节,它旨在检验学员们对电子地图导航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内容涵盖了地形图、等高线、卫星定位系统等各个方面的知识点,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通过理论考试,学员们不仅发现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更在系统性检验中明确了能力提升的精准方向。同时,考试结果也为培训主办方提供了评估培训效果的依据,以便在今后的培训中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从纸质地图到智能导航,从经验判断到数据决策,仙居县的探索证明:当传统救援智慧遇见现代地理信息技术,产生的不仅是效率变革,更是生命至上的新质守护力。
目前,仙居县共有11支社会救援队伍,其中国家级队伍1支,系浙江省红十字(仙居)应急搜救队。全县社会救援队总人数超900人,核心队员人数超300人,救援范围涵盖矿山、山地、水域、森林消防、城市救援等多个领域。未来,仙居县将通过持续性培训体系,将900余名社会救援志愿者转化为掌握数字技能的现代化应急力量,在群山间织就一张“看得见、定得准、救得快”的科技救援网络,为新时代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写下生动的实践注脚。(应晓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