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绥宁县: 以“竹”为笔 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5月15日,在湖南省绥宁县忠源竹制品加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作响,生产线在有序运行,工人们各司其职,正熟练地将一根根鲜竹进行断料、破筒、拉丝……编织成一条条竹帘子,整齐的堆放在间,等待运往工业园区再进行深加工。
工人们有序生产劲向帘(宋三龙)
湖南省绥宁县忠源竹制品加工有限公司是一家为县内竹加工企业生产劲向帘、面席等楠竹初加工产品的乡村企业,于5月8日正式开工试运行,设有2条生产线,目前以试生产带培训为主,待员工熟练掌握生产技术后,满负荷运转可为当地村民提供40余个就业岗位。
该公司负责人李茂忠以前一直在跑运输,看到家乡丰富的楠竹资源、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便回家办起了竹制品加工,让周边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在家门口就业,还能方便照顾老人孩子,挣钱顾家两不误。
工人正在断料(宋三龙)
湖南省绥宁县忠源竹制品加工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茂忠说:“我以前是跑运输的,现在看我们这个楠竹资源丰富,我看到这里有个场地,我就投资下来,把这个场房建起,方便附近的老百姓到这里来就业,现在只开了一条生产线,大概有20来个人就业,以后计划2条生产线开起的话,有40多个人就业。”
该厂员工主要以周边剩余劳动力为主,年龄在40到65岁之间,人均年收入3万至6万元,村民也变成了家门口就业的“上班族”。工厂开在了家门口,有效的拓宽了村民就业增收的渠道,村民来到厂里务工,离家近,按件计酬,不影响村民做家务和照看老人小孩,收入可观,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工人正在拉丝(宋三龙)
湖南省绥宁县河口苗族乡新团村一组村民陈先仕说:“我们当地的资源都没有浪费,都送到这个厂里来,老百姓也受了益,在家的剩余劳力都到这里来打工,每一人每月都要增加3000多元以上的收入,所以剩余劳力都没有到牌桌上去打牌了,都在这里安心的工作。”
近年来,湖南省绥宁县立足楠竹资源优势,将稳定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民生工作之本,加快建设“乡镇初加工+园区精深加工”产业链体系,因地制宜建立竹材加工基地,积极为群众就近就业创造更多机会,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致富,让办在“家门口”的工厂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孙芳华 宋三龙 向海 张先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