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农旅融合促振兴 三产联动谱新篇

2025-05-15 09:29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4年,佳县坑镇在乡村振兴实践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农特产品销售额突破3800万元,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980万元,带动全镇人均增收突破1.86万元。通过创新实施“三产融合”发展模式,这座陕北小镇走出了一条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三产联动的特色振兴之路,为黄土高原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三产融合强根基,特色产业激活发展动能。立足“红枣之乡”资源优势,坑镇构建起“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通过实施“双万亩工程”,5.3万亩粮食播种基地与2.2万亩红枣经济林交相辉映,形成“粮果共生”的立体农业格局。创新“龙头企业+电商平台+公益助农”三驱联动模式,本地企业年收购红枣8000余吨,网络达人带动销售红葱14万斤、滩枣26万单,34万元产业扶持资金精准滴灌345户农户。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升至65%,真正让“土特产”变身“金招牌”。

文旅赋能添活力,乡村旅游开辟致富新路。以赤牛坬民俗文化景区获评国家4A级景区为契机,坑镇打造“农文旅”深度融合样本。通过实施“六个一”工程(游、吃、住、玩、学、悟),建成陕北最大的实景民俗演艺剧场,开发农耕体验、非遗研学等12种旅游业态。景区年接待游客29万人次,带动村民发展民宿38家、农家乐26户,村集体年增收120万元。创新“景区带村”模式,将旅游收益的30%反哺村庄建设,形成“景村共建、利益共享”的发展共同体。

机制创新破难题,长效保障巩固振兴成果。建立“三单四制”问题整改机制,对中省市县反馈的66条问题实施台账化、清单式管理,创新“红黄蓝”三色预警系统确保整改实效。推行“双导师”培养计划,聘请12名产业导师和文旅专家驻村指导,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86人。设立20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建立防返贫动态监测平台,对脱贫户实施“一户一策”精准帮扶。通过构建“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成果巩固”的闭环体系,确保乡村振兴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贺晋源(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徐海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