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煤澄合矿业煤机公司:正向激励+沉浸教育 激活安全管理内生动力
今年以来,陕煤澄合矿业煤机公司积极探索智能安全管理路径,深度融合智能化监测技术与人工高效处置流程,为安全生产管理注入新活力。事故隐患同比去年下降20.4%,隐患整改效率提升至97%以上,成功实现从 “经验主导”的传统模式向“智能驱动”的现代化管理跨越,有力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平稳运行。
构建风险防控机制摸清“风险点”
该公司全面升级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成功构建起涵盖风险辨识、研判、预警,以及防范、处置和责任落实的“六项机制”。该公司从风险管控的各个环节入手,制定了一套详细的制度体系,细化了工作内容,并强化了具体措施,实现了风险的动态管理。
煤机公司紧密结合生产实际,致力于将风险防控做实做细。每日对“动态风险”进行通报,确保风险的超前辨识。此外,公司还修订并完善了岗位风险管控清单,编制了《安全风险辨识清单》,并制作了《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将风险管控有效延伸至一线岗位。
煤机公司不仅在日常操作中注重风险防控,还针对现场施工作业环境、人员操作,以及应急处置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风险辨识,形成系统的风险管控措施清单。这一举措显著增强了各级岗位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强化隐患治理水平,筑牢“安全盾”
公司积极引导全员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切实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实际行动。为此,重点加强了现场管理、流程管控和监督检查力度,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有效解决问题,确保公司安全生产有序进行。
该公司成功构建并完善了“公司、科室、车间、班组、岗位”五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形成了一张严密的安全“防护网”,让隐患无处遁形。公司层面通过查系统、控风险、治隐患,有效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系统层面聚焦重点环节、弥补管理短板、强化薄弱环节,确保各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此外,各科室、车间着重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及时堵塞安全漏洞;班组在每次作业前进行严格的安全双确认,第一时间消除隐患,杜绝零星事故的发生;鼓励各岗位员工养成标准化作业的良好习惯,通过岗位自查提升隐患排查治理的实效。
创新安全管理举措,织密“防护网”
煤机公司在安全管理上持续发力,全面压实“一件事全链条”责任,着力打通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该公司将问题风险化解在现场,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正向激励促安全。扎实推进“四位一体”岗位标准化作业流程,让职工“心里有风险,眼里有隐患,手里有标准”;实施职工安全风险考核管理机制,每月对无“三违”人员根据岗位责任大小兑现奖励,通过正向激励的考核措施,实现了职工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转变,进一步提升广大干部职工保安全的主动性。
沉浸教育筑防线。该公司多维度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以沉浸式、实战化教育推动安全意识入脑入心,集中观看《生命重于泰山》《机械安全事故警示录》等专题片,通过还原机械绞伤、设备失控等真实事故场景,剖析违章操作、安全防护缺失等深层次原因,配合事故当事人声泪俱下的自述,让职工直观感受事故带来的惨痛教训;精心策划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演练,模拟机加工车间牛头刨床工件紧固不到位,作业时工件掉落砸伤工人腿部的突发场景。随着“事故报警、应急响应、现场处置、事后总结” 流程推进,参与职工各司其职、协同配合,让职工意识到一定要严格遵守每一项安全规定,多检查一次设备,多提醒一句同事,用实际行动守护自己和大家的生命安全。(徐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