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要闻>

面对地震预警怎么办?专家详解避险策略

2025-05-12 17:41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5月12日上午10时,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举行了“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安全知识发布会,旨在通过介绍地震安全知识和防震减灾工作,让更多人知道地震是什么、平时怎么防、遇到怎么办。

会上,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司长兼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王行舟针对“地震预警信息”的相关问题,为公众提供了避险指导。

“首先,给大家做一个说明,并不是所有地震都发布预警信息。一般来说,当预估震级大于4级,或预估震中烈度大于5度的时候,才对外发布预警信息,这种地震震感比较强或者可能会带来破坏。”王行舟强调道,地震预警信息会采取精准推送的方式,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区分不同的预警级别。在预估地震动比较强的地区,会发布红色或者橙色警报,以提醒公众尽快躲避;对于预估地震动比较弱的地区,会发布黄色或者是蓝色的提示以避免大家恐慌。“地震预警信息一般只会对可能发生破坏的地区或者会有震感的地区发布,而不会无差别向全国进行推送。”王行舟补充道。

谈及地震预警的原理时,王行舟用一个彩虹圈道具生动讲解。他表示,地震预警涉及三种波,分别是纵波、横波和电磁波。纵波破坏性比横波小,但传播速度快,当地震发生,纵波信号比横波早一步被附近的地震仪器捕获。在仪器收到纵波信号时,会迅速对震中位置、震级及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初步判断,再通过更快的电磁波向破坏性地震尚未波及的区域发出地震避险警报,以此来争取震时紧急避险时间。“所以地震预警就是通过纵波、横波、电磁波的速度差,利用密集布设的地震仪器和预警系统的快速算法共同来实现的。”王行舟总结道。

那么如果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应该怎么做呢?

“这主要取决于你当时所处的环境。”王行舟表示,如果身处室内,要采取蹲伏或跪伏的姿势就近躲避,并寻求牢固的物体来遮挡身体,同时手要抓住身边的固定物以防止身体滑动或者被甩出去;如果在室外,要寻找远离高楼、电线杆、广告牌等危险物的开阔地进行躲避;如果在海边或者山区,还要防范可能产生的海啸或者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带来的伤害。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虽然我们无法阻止它的发生,但通过科学预警和正确的应对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今天,我们通过王行舟司长的讲解,了解了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机制和应对方法。希望大家能够牢记这些知识,在面对地震时能够冷静应对。

【责任编辑:徐海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