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深化MTI研究生教学改革: 构建“三维融合双循环”育人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2025-05-08 11:00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全球化和数智化浪潮的双重驱动下,翻译人才培养正从语言服务向跨文化传播与国际合作的战略方向转变。沈阳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中俄学院)立足服务地方文化走出去,依托“三维融合双循环”协同育人模式,探索出一条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高层次翻译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积累MTI实践导向型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典型经验,为地方特色文化出海提供智力支撑。这一模式不仅基于扎实的学术研究,更通过实证检验体现出其创新价值。

一、理论筑基:产赛教三维融合,重构育人生态

MTI教育需要转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耦合。沈阳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中俄学院)以《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的“面向行动”理念为理论根基,结合澳大利亚“工作本位”教学模式,提出了“产赛教三维融合”与“教学实习双循环”协同育人模式。

该模式通过主体融合、内容融合、方式融合三个维度重构育人生态。主体融合维度,教师兼具教学组织者、企业实践者、实习指导者三重身份;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行业“准从业者”;企业深度参与课程设计与评价,形成“教师—学生—企业”联动机制。内容融合维度,教师将企业真实项目(如文化外宣翻译、科技文本翻译、跨境地标外宣文案创译等)、语言服务创新实践融入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方式融合维度,采用“工学交替”模式,教学与实习同步推进,并运用数字化工具强化技术应用能力。

二、实践路径:数智驱动与双循环创新

1.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特色文化走出去

沈阳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中俄学院)院长及翻译服务与研究中心主任带头赴语言服务类企业,积极探索“项目导向”外语教师企业实践模式,动态更新教学内容,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

沈阳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中俄学院)与福州译国译民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兴译语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沈阳中译翻译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将语言服务真实项目引入课堂。例如,MTI研究生参与“辽宁地标产品《抚顺琥珀》翻译研究”项目,建构抚顺琥珀术语库,提升文化外宣能力,助力非遗赋能的琥珀雕刻技艺传承与地方优秀特色文化走出去。

2.赛教融合:“以赛促学”激活创新动能

“赛教融合”人才培养是应用型院校适应社会需求、为企业输送实践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路径。沈阳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中俄学院)鼓励MTI研究生积极参与“全国大学生科技翻译大赛”“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竞赛”等赛事,探索“以赛促学”“以赛促评”培养机制,将竞赛成绩融入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创新动能与实践能力。

在“2024年度全国大学生科技翻译大赛”中,沈阳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中俄学院)MTI研究生获奖率达到50%。这一成果彰显了“赛教融合”育人模式的有效性。竞赛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还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赛促学”“以赛促评”机制深度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实现教学内容的多维延展,助力学生从知识学习者向实践应用者转型,培养语言服务行业所需要的高质量技能型人才。

3.双循环机制:教学与实习呈螺旋式进阶

“三维融合双循环”育人模式打破了传统“先学后练”的线性模式,通过“理论—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双循环,实现教学与实习的深度融合。在正常学习的同时,MTI研究生进入企业参与项目实践,由企业导师与校内教师联合指导,形成“边做边学、学以致用”的闭环,基于企业实践培养其文本翻译、术语库建构、文本转录能力。“三维融合双循环”模式通过实践驱动学习,实现“教研产”联动,培养具有综合语言服务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三、成效与启示:数据验证与社会价值

沈阳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中俄学院)依托《翻译批评与赏析》课程,以2023级、2004级MTI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三维融合双循环”育人模式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行业认知度方面,实验组对语言服务岗位的认知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3.356,p=0.002);实践能力分化方面,在短期干预下,专业能力提升未达显著差异(p>0.05),但长期跟踪显示,实验组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通过对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与评价方式的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四个维度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是培养内容的作用略显突出,其均值高于其他维度,这说明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培养内容与现实需求的对接更为关键;对教师、学生和企业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三者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均有重要作用,但教师因素更趋于显著(p=0.80)。这提示教师作为教学与企业实践的连接中枢,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四、未来方向:开放协同,引领翻译教育新生态

未来,沈阳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中俄学院)将立足“三维融合双循环”模式的实施成效,构建更加开放协同的翻译教育生态。面对数智时代的挑战,沈阳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中俄学院)提出了MTI研究生教学的三大战略:第一,深化“AI+翻译”研究,探索人机协同翻译模式,培养“技术驾驭者”而非“工具依赖者”;第二,打造区域性语言服务平台,整合高校、企业、政府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翻译+咨询”一站式服务;第三,强化文化传播使命:开发辽宁工业遗产、红色文化外宣产品,推动“辽字号”文化IP走向世界。马颖  常乐 沈阳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中俄学院)

【责任编辑:徐海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