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化验室里的"化学解码人"——记向塘机务段化验员王雨辰

2025-05-07 15:28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5月1日清晨,向塘机务段化验室仪器“滴”的一声,记录下青年化验员王雨辰准时上岗的身影。“雨辰,今天又来了一批样油!”刚踏进化验科五楼办公室,向塘整备车间张师傅提着取样箱匆匆走来。正在换白大褂的97年小伙闻声回头,镜片后透出笑意:“好嘞,这就给咱‘血液科’的病人做体检!”

这句脱口而出的俏皮话,恰是铁路化验工作的生动写照。在纵横交错的铁路动脉中,机车“血液”——冷却水、润滑油、变压器油的质量,维系着钢铁巨龙的每一次呼吸。而王雨辰所在的化验团队,正是守护这些“生命线”的白衣卫士。

“咱们这行讲究‘见微知著’”。实验室里,王雨辰熟练操作着气相色谱仪。去年冬天,正是这台设备捕捉到一机车变压器油中的乙炔异常,成功预警潜在短路风险。此刻,他紧盯着屏幕波峰:“就像医生看CT片,每道谱线都在诉说机车内部的故事。”

从手工天平的叮当声到光谱仪的嗡鸣,28岁的王雨辰虽年纪轻轻,但却对化验业务熟稔于心。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以前某些项目要几十分钟,现在智能设备不但出结果迅速,步骤方面也越来越简便。”但王雨辰深知,设备再先进也替代不了人的判断。去年做检测时,他凭借经验发现某内燃机车滑油粘度值异常,结合斑点及不溶物综合判定该油样为不合格样品,及时汇报更换新油,保障了机车行驶安全。

“对我们来说,可能节假日恰恰才是我们的最忙的时候。”五一期间,实验室日均处理4至5种不同样本,实验项目达20余种。白炽灯下,王雨辰正用玻璃注射器精准抽取1毫升油样。“数据不出错,车轮不偏航。”他说着在记录本写下“水分含量5.3mg/L”,笔迹工整如印刷体。

2024年从设备检修转岗至化验室时,王雨辰曾以为这是份“轻松活”。直到跟着师傅学习配置药剂时,他才意识到毫厘之差的分量,0.001g的偏差就会导致药品浓度不合格而影响后续实验的准确性,每个小数点都是安全阀值。在精确克数的条件下还需尽量减少配置时间,以防药品在空气中接触发生反应。如今,这个勤学苦练的年轻人已能在五分钟内准确高效的完成段内实验所需药品的配置。

工作之余,王雨辰将工作中的专注精神融入业余爱好——羽毛球。参加工作以后,几乎每一次向塘铁路片区羽毛球赛事都有他领奖的身影。“化验要像网前吊球般细腻,应急处理则需扣杀球的爆发力,都是控制变量的艺术。”这位手持移液枪的“球场老将”如是说。

当最后一台设备的指示灯熄灭,窗外的钢轨已铺满星光。“今天‘血液透析’全部达标。”王雨辰轻敲键盘发送报告,显示屏蓝光映亮胸前的路徽。远处传来列车高速行驶的声音,仿佛在回应实验室的无声守护。

在这个以秒计时的运输体系里,化验员用0.001克的精度丈量安全,用百万分之一的敏锐洞察风险。正如王雨辰常说的:“我们的烧杯里,盛着中国铁路安全万无一失的另一种配方。”(张正仁  王雨辰)

【责任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