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泸州市江阳区:创新工作方式激发企业安全内生动力

2025-04-29 14:22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张盛同志在检查203H1平台机泵吊装作业时,发现两根吊带存在重大隐患,立即上报并组织整改,经研究决定,对其通报表扬并奖励400元”,近日,蜀南气矿在企业职工会上通报了内部隐患报告奖励情况。这一场景,是泸州市江阳区创新推行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生动缩影。

面对辖区8万余家生产经营单位、小微企业占比高达90%的实际情况,传统监管模式难以满足安全有序发展的需要。为此,江阳区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通过“专家指导+示范引领+巡查督导”的组合拳,推动企业隐患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防御”转变。

针对小微企业安全管理能力不足的痛点,江阳区安办分行业聘请专家,创新开展“教学+竞赛+点评”式培训。在培训现场,专家先详细讲解安全标准规范,随后组织企业员工开展限时隐患排查竞赛,最后由专家进行专业点评。这种互动式培训成效显著,泸州鑫鑫混凝土公司一线工人熊超说:“以前想报告隐患但能力有限,现在经过培训,我已经发现并报告了好几处隐患,还拿到了奖金,这个制度真是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示范引领是推动制度落实的重要抓手。江阳区定期调度全区企业制度落实情况,分行业选取标杆企业。在商贸领域,万象汇建立的“发现-报告-整改-奖励”闭环管理机制成为典范,其细化的“随手拍-即时报-分级审”流程大大提升了隐患处置效率。江阳区商务局安办负责人吴坤介绍:“他们对员工发现的隐患立即响应整改,并及时给予礼品或现金奖励,有效调动了员工积极性”。

为确保制度真正落地生根,江阳区将隐患报告奖励情况作为安全巡查和执法检查的必查内容,实施差异化监管策略。对主动开展自查自纠的企业给予免罚等正向激励,对制度落实不力的企业则采取督促提醒、通报约谈乃至执法处罚等措施。江阳区安办副主任周正蓉表示:“这种刚柔并济的监管方式,让企业逐步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区已有2600余家企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其中非煤矿山、石油天然气开采、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领域实现全覆盖,累计报告问题隐患3534项,发放奖励58万余元。这一系列数据背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员工正成为安全生产的“前沿哨兵”。

下一步,江阳区将把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与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在畅通报告渠道、落实奖励措施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全面筑牢安全生产“人民防线”,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江阳区以机制创新破解安全监管难题,用“小奖励”激活企业安全治理“大能量”,让一线员工成为“安全哨兵”,提升了隐患治理效能,构建起了全员参与的安全共治新格局。

【责任编辑:徐海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