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如何应对强降雨诱发的滑坡、泥石流?这场推演“划重点”
“重庆市有持续性降雨,多个区县需防范持续性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4月23日,在重庆市举行的极端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桌面推演现场,模拟暴雨天气下可能致灾的具体情形,考验如何进行有效应对。
对此,水利部门在发布行业信息预警的同时,向目标区域专业监测单位和群策群力群防人员派发加密巡查任务。
住建部门则发表分析研判和应对措施:指导相关区县一旦发现截排水沟堵塞的,立刻进行疏通;坡面水流可能汇集的,提前用砂袋码砌或石头砌筑导流墙;土体开裂、坡体滑动的,立刻组织人员转移,落实警戒措施。
“以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为例,当地普子镇多处发生山洪泥石流,电力、通信、道路中断,造成5人失联。”接到报告后,按照指挥部统一要求,应急管理部门也快速响应,立即出动30人的救援队伍,驾驶前突车、携带无人机、智能头盔、通信等装备设备赶赴现场。
面对“三断”情况下的紧急灾情,通信装备确保信息通畅,中型复合翼无人机也参与进来,执行空中侦察任务,将监测到的现场实时画面传回指挥部,同时开展受灾区域空中全景拍摄和灾害山体三维建模的数据采集任务。
“扩大搜救范围,加强周边监测,设置撤离路线。”在掌握前期基础的情况下,救援方案再次细化。经过奋战,最终,失联人员全部被找到,救援工作顺利结束。
市应急管理局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推演依托“数字应急”智防、智救综合应用,以及气象、水利等行业部门的专业应用,重点推演了“部—市—区县—镇街”上下联动、多跨协同,处置应对多点散发险情灾情的全过程,系统展现了重庆市“条抓块统”的综合统筹能力,充分体现了区县、部门协同配合、分级负责、快速响应的战斗合力。
下一步,重庆市将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通过数字赋能强化保障,充分发挥出既有机制优势,以更紧密的协作应对汛情变量,以更高效的联动筑牢安全防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